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很重要"是生命主体在社会背景环境下,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发现与肯定,体现的是一种对基于个体自我价值提升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本文主要从学校的文化濡染、课程优化及评价激励三个实践层面,来阐释以"我很重要"为标识的基于自我价值提升的责任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校热企冷"的"新二元分割"现象较为明显,这与我国企业职业教育责任难以有效落实具有密切关系。研究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研究框架,提出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创造是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的特征契合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三个方面,对企业职业教育责任进行战略性阐述。研究发现,企业职业教育责任契合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责任履行可以实现自身经济价值创造和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是一种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等7个层面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参与结构,构建了志愿服务参与影响社会责任感提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参与结构影响社会责任感提升的内在规律,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参与数量对社会责任提升并无显著影响,而参与结构影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深化"三全育人"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5.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与升华,体现出社会人格的主动性、道德性和担当性。如何在社会人格基础上实现责任意识的提升,如何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课题。要建构"责任——社会人格",首先,应回归责任主体的主体性价值,对公民进行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其次,应树立整体思维,促成社会协同效应,在群体互动中形成公民的整体认同感;第三,应树立公民角色意识,提升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行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6.
儒家经典《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首倡:于自我应有"温、良、恭、俭、让"的道德风貌;于社会需秉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念;于家庭需要坚守"孝、友、悌、恭"的道德准则;探寻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德境界;通过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下,价值相对主义日渐盛行,新锐思潮前赴后继,《论语》的道德示范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精神利器。道德责任由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情绪等元素构成,需要大学生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道德元素在转化、融合的过程中,学习与教育是必要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责任培养直接而有效的现实途径。追溯《论语》的精神内涵,以价值认同为魂、以自我反省与榜样借鉴为首、以实践为本,展开积极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教育力量的汇聚则为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提供了相互策应的"能量场",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论语》、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以及中国梦之间的内部文化逻辑使它们融为一体:中国梦是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论语》的道德价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大学生秉之以践行中国梦则是自身的道德责任,也是对价值纷扰的多元化文化时代做出的积极回应,三者相互促动,共同构筑了一幅生动的道德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强是个体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努力进取,克服困难的一种人格动力特质。通过对36名优秀毕业生自强事迹访谈文本的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为大学生自强行为提供外部动力支撑,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为大学生自强提供持续内在动力;自我管理是自强实践的重要环节,自我调节对大学生自强韧性的形成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强能力和效能感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这些特征,可以有针对性培育和提升大学生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9.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与提升。"责任—社会人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自律型人格、积极型人格、道德型人格。因此,准确把握"责任—社会人格"的内涵与特征,对于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指导班主任工作基本上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以现代领导力观点看待班主任工作,可以拓展班主任工作研究视野,正确指导班主任改进自己的工作。以领导力视角观之,班主任工作改进需具有两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班级集体学习的顺利开展;二是培养学生"领导"意识与潜能,打好未来适应社会的基础。基于校本的、以提升领导力方法来改进班主任工作需要遵循以下路径:一是基于自助的领导力自我提升模式,二是基于外在指导的领导力开发模式。其中自我觉察、经验、职业指导是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认同感的界定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通常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看法.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己很聪明或很笨,在某些行为上觉得自己很拙劣或是很卓越;他可能很喜欢自己或很讨厌自己……类似这些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我印象和经验,日积月累就成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所论述的在"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难以消除。异化劳动的主体对生命的漠视和价值的迷茫需要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陶行知"每天四问"的自我反省式的教育思想,关注着生命价值的基础地位、责任担当与境界提升,对转型社会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我增强需求既要提升自身积极品质和个人价值感,又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整合与适应,从而提升社会价值感。这种自我增强需求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能动性和社交性两条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在能动性方面,助人效能感和自主性助人动机是两个重要因素。助人效能感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制约环境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社交性方面,个体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开性的知觉,以及对"施助者-受助者"双方的关系表征,或者对亲社会行为意图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含希望、乐观、自我效能/自信、韧性等四个要素,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诉诸教师心理资本已经成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教师心理资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主要有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培养韧性。  相似文献   

15.
从德育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从具体内容上讲,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感。从社会实质上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并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调查表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作用和受益程度,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但是他们对个人责任,特别是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知行分离特征,即能认识到但往往做不到,产生知行脱节、学而不思、述而不作、知而不行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培养出人才,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的责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所以如何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应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重要问题。如今高校在读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有着自身的时代特点,对他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应该结合他们各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文章分别从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三方面归纳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特点,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因素,最后对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改前语】"责任",词义是分内应做的事。以"责任"为题的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宽泛,有的同学却感到无从下手。对初中生来说,宜写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这是一个大题、虚题,适宜"大题小做""虚题实做",写出贴近生活和表现自我的内容。下面这篇习作是议论文,出自初一年级学生之手,很不易,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果换一种思路和写法,在体现"真我"上下工夫,文章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想象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想象力,是蕴涵道德价值和道德意蕴的想象力。道德想象力因其对行为后果“道德效应”的清晰把握,可增进个体在事前责任中反思自我、关怀他者及与群体共生共益,继而自觉自愿承担相应责任,此正契合道德教育的价值指向和社会使命。而当个体在事前责任中缺乏道德想象力时,或将导致“我我”迷失、“人我”冷漠、“己群”离析,以致个体事前责任日趋式微。由此,道德教育应以克己慎独、依偎同情、重拾认同等程式化育道德想象力,对于纾解个体责任式微具有显著的道德效益。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现今,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消失,自我职业接纳性较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等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形成稳定幼儿教师"我是谁"的自我职业认同;激发幼儿教师工作激情;改善薪资待遇,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重新构建自身稳定的自我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20.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发展必须基于人的发展.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以人为本,制度奠定基础 谈到以人为本,往往有些人狭隘地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个人,就是"我",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本.这样的理解会导致凡事只讲自我价值、不讲使命责任,只讲个人得失、不讲集体主义.其实我们都知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需要以严格的制度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