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栻在宋代道学中占有宗主地位,为道学理论的建构和道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朱熹、杨万里、方回、岳珂、杜杲、韩淲、真德秀等著名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张栻融理入心,强调"性"为万物之主宰;主张经世致用、躬行践履,而具有自身思想的鲜明特点。张栻思想对湖湘学和蜀学,乃至近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和弘扬张栻思想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0月22-23日,"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一从宏观方面对道统的探讨美国成中英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道"范畴同时具有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价值学的内涵,作为一个文化所遵循的价值以及对历史社会发展进行指  相似文献   

3.
张栻是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曾是岳麓书院的主讲。著名的"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会讲之先河,更对岳麓书院的振兴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张栻书院课程内容的哲学基础,其课程的哲学思想主要来自张栻关于"人性善"的哲学理论。张栻的课程思想除了保留了传统的书院课程思想外,书院课程内容更加强调传统的儒家经典,根本原因在于明"义利之辨",将儒家经典视为经世致用之文、载道传仁之体,他还注重经世致用的"天下事",体现出治国安邦的实际作用,旨在培养济世传道、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4.
朱熹受张栻影响形成的心性论,代表了宋代儒家哲学思维发展的水平。张栻对朱熹心性论的影响始于二人对"中和"问题的讨论,"丙戌之悟"和潭州之会都是以张栻心性论为主导,强调的是心为已发,性为未发,性体心用,与此相对应的工夫论是"先察识后涵养",这对朱熹早期心性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己丑之悟"以后朱熹开始提出新的心性论,并与张栻辩难,批判了胡宏心性论思想,最后二人提出了察识和涵养并进的工夫论和各自心性论的纲领和核心——"心主性情"和"心统性情",朱熹在张栻影响下建构起较为完备心性论的体系,这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栻宗族思想主要关涉祭祀、乡治、家训等方面,在祭祀上主张遵循礼制,在墓祭与祭祀时间上与朱熹相发明;乡治上依傍《孟子》等经典阐发井田制度与王道教育;家训思想主要体现在家族书信往来与对祖上功业的推崇上。张栻宗族思想体现出依傍儒家经典、缺乏系统性和未完成性的特征。这是宋儒重构宗族思想体系阶段性特征的反映,也是张栻自身思想特征与人生经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栻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湖湘学派的奠基人。面对儒家伦常道德严重衰颓的社会现实,张栻提出了“明人伦”、“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与官学迥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张栻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家教、师承及书院教育教学实践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客观史料和唯物史观,研究了张栻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哲学思想;研究了城南书院的历史沿革.突出其重要贡献;研究了张栻与城南书院相映生辉的关系。突出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张栻的"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栻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德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为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帝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栻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其学综贯洛蜀、衣钵湖湘,其人交游广泛,在当时影响甚大。张栻之学卓然自成一家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对他浸润最深、濡染最久的当属其家学。张栻谨遵父亲张浚的"忠孝仁义之实"的训诫,以尊孔希颜之铭修身,以"惟实为贵"之理治学。通过对张栻家学渊源的梳理,可以考索南轩之学形成的根源,并管窥其早期学问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张栻所提出的"学者之诗"理论,不仅是他诗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也是他文艺观的核心理念。他的书法思想体系是围绕"学者"滋味进行构建的,因此张栻追求的是一种"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他将论书视角从传统书法家所侧重的笔墨艺术层面转移到主体修养层面,更重视书体本身和书帖内容中所发溢出的有关主体之学问义理、儒家伦理道德与心性存养工夫等方面的"学者"滋味。张栻"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为理学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书法评价体系,也为理学书法美学范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栻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在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传道济民”为教育目的,提倡“学贵力行”以及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他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深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张栻交游甚广,运用语言研究方法,为张栻著作中出现的交游人名作训释,以小补于张栻研究之阙。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代学者宗师"的张栻,是岳麓书院史、湘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主持的南宋岳麓书院,成为影响全国的学术重镇,他进一步拓展了湖湘学派与湘学学统,深刻影响了湘学史的发展。一张栻及其著述张栻(公元1 1 3 3~1 1 8 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锦竹人。其父张浚为抗金名将,于宋高宗、孝宗两朝供职,官至丞相。  相似文献   

14.
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张栻。他原藉四川广汉,因羡慕芙蓉弟子勤学尊师善问,便以南为名,取字南轩,举家迁居衡阳落户办学,时称南轩先生。弘栻是南宋能与包拯媲美的著名清官张浚的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张浚执法断狱办案,培养了精明能干耿直敢管善教的秉性。张栻又是当时儒学大师胡宏的高才生,学识根基渊博而实厚。张栻长大后才华横溢,名声远播。在朝廷考核中名列首榜,被诏为赵?的老师.在教学中,张栻不因赵?是皇太子而畏教失职.敢于陈述观点和纳谏。由于张栻精研管理之学。做事果断利落,反对折腾胡闹,主张整肃吏治,深得朝廷良臣的支持,于是朝廷  相似文献   

15.
张栻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主要表现在对佛教影响状况的评论和对佛教教义异于儒学方面的深刻揭示。张栻认为,识得“天命”与否,是佛教与儒学的根本性差异,也是佛教与儒学其它差异的基础;而学者之所以陷于佛教而不自知,就在于没有培植起儒学本根,因而提出“反经”和“固本”作为消除佛教影响的策略。与宋代其他儒者一样,张栻亦存在对佛教误读之情形。  相似文献   

16.
国家是各种社会关系的舞台,其中君臣关系又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君臣关系处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的张栻恪守三纲五常、忠于君主、劝君治国,与君主之间关系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张栻为南宋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湟运枷胙跫?其史学也自不凡。他的史论具有明显的理学化的特征,在史论中强调讲学明道,申明义利之辨,解说人臣之义,论人论事无不贯穿着儒学义理。张栻盛年早亡,其文章又多有未传,然他的理学化的史学,他所发明的义理在今天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与张栻同辈论交,彼此欣赏。于学术分歧之际,剔除疑义,纠举偏失,进而于日用之间察识,化解动静纷扰,开展儒学系谱,二程歧异得以厘清,张栻的引介与启发具有关键作用。只是以往以道南与湖湘学脉是相互竞逐的关系,将朱熹思想发展视为湖湘学没落原因,不免见其异而不见其同;或是标举存有,认为张栻不能发其师精蕴,只能顺从朱熹说法,不免见其偏,不见其全,此与理学发展脉络相违背。朱熹从"中和"之辨,建立心统性情架构;厘清《太极图》与《通书》之关系,绾合天道与道德;进行"仁"说辨论,最终以"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确立经典诠释内容。理学得以成立,有赖两人无私分享,学术为公,可为典型,意义所在,固不可以门户论之。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浚张栻思想研讨会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大会针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从如下几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一儒家道统思想新论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将儒家的道统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韩愈所提出,多数宋明理学家继承,并为当代新儒家发展的道统说;另一种是以杨倞所提出,宋初孙复、石介等接受,钱穆、李泽厚所提倡的广义道统说。前一种可称为“即道言统”,乃是一种哲学、超越的道统观;后一种可称为“即统言道”,乃是历史、文化的道统观。梁涛教授认为,应从“即道言统”的角度确立道统,并重新探究了荀子对于儒家之道的传承,将荀子纳入道统之中,与孟子地位相当,又进一步提出“新四书”,即《论语》、《孟子》、《荀子》、《礼记》。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13-15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的"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许晓光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丁任重教授、中国世界中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