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加拿大的华人移民的族群性是根据其历史性集体记忆建构而成的。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商业平台作为"中国性"场域而进行的正统性实践,逐渐地形成华人社区的一种文化惯习。本文尝试运用民族志访谈法和文化资本理论,针对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张,坐落在加拿大中西部的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通市第20号大街的粤菜餐馆——翠满楼(The Mandarin)进行个案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华人移民食品口味选择并非是一种仅仅满足生理因素的行为,更是一种反映了当地社会和历史进程的集体性的"原乡"文化记忆。本研究冀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讨论在加华人是如何通过个人身体化的记忆在商业行为中建构正统文化,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资本。我们试图揭示在加拿大语境中的族群景观空间内,个人将内化的中国文化来建构中餐的"正宗口味",使之具有文化资本性的实践经验。我们也将尝试把握餐厅是如何成为文化资本货币化过程的场域。  相似文献   

2.
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发现了“疑似”淋巴腺鼠疫病例。旧金山卫生当局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唐人街华人的歧视性措施,乘机驱逐华人。整个鼠疫事件对华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加深了华人归化入籍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发现了“疑似”淋巴腺鼠疫病例.旧金山卫生当局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唐人街华人的歧视性措施,乘机驱逐华人.整个鼠疫事件对华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加深了华人归化入籍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支婧茹 《今传媒》2012,(10):31-34
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各有其不同的代际冲突。本文试图运用代际理论即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解读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小说《唐人街》。这部小说面对美国受众描述中国和中国文化,深刻展现了两代华人移民的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在不同时期所推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引发华语社会地位与功能的变化,也使当地华文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构建华人身份过程中做出了调整,其新闻采编也由此折射出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华人身份及认同感。本文以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联合早报》为例,通过追溯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结合政治、经济、种族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探究《联合早报》与华人身份认同所经历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叶静 《新闻世界》2010,(12):193-195
华人移民加拿大始于19世纪中叶。早期华人移民为加拿大西部开发及太平洋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加国政府却长期奉行种族歧视政策,先是用人头税后又颁布排华法令限制和禁止华人移民加拿大。二战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加拿大于1947年取消了排华法,但其后多年间,加国政府对包括华人在内的非白人移民入境仍加以种种限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加拿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9.
会馆发端于中国明代,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会馆文化随着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去往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会馆对于海外移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华侨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区域,会馆文化作为华侨华人的特色文化亦在东南亚各国地区立足共生。相较于东南亚诸国,越南与中国比邻,因此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与中国具有独特的联系。自明清时期从中国迁居越南的移民,同样将会馆文化带至当地,伴随着越南的历史更变与社会变迁,越南华侨华人会馆依时而变,延续至今。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地缘、神缘为基础,是二元合一的结果,会馆的"生"来自于族群群体的意愿、文化与实力,而会馆的"存"则是适应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的结果。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政治传播可视为所有关于政治讯息传播过程之行为,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狭义观之,政治传播可视为政府事务的沟通。文化政策传播对社会文化之作用,主要是融合居住在共同生活地域里,不同文化背景族群之工具,故文化政策传播对社会具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人形象在西方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认识模式,一种是赞颂华人文明的深远,另一种则是歧视华人,这两种都是对中华文化的误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华人形象能从普世价值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与体贴中华文明、同情华人的生存,并由此反观自身文化的困境。这种文化取向与文化认识给予东西方文化传播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产生的载体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印刷技术和印刷产品。印刷术的熟练掌握使大面积复制语言成为可能,语言的固定化,使得当地的群众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1950年代以来,东盟华文媒体逐渐成为了当地华人族群维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载体。由于东南亚国家政策导致华文教育的衰减,使得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华文媒体运营状况不佳。2013年,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华人移民进入东南亚,有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传统媒体转型创造了技术支撑和潜在的读者,这使得东盟华文媒体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介绍加拿大图书出版业的文化保护政策,包括在制度层面与经济层面支持本国图书出版商,维持其生存并参与全球竞争.具体而言,制度层面的扶持政策包括修订《版权法案》、签署《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以及对于教育产业的制度扶持;经济层面的扶持政策包括联邦政府层面加拿大遗产部的加拿大图书基金、遗产部资助的加拿大图书出口协会的出口营销援助计划和国外版权营销计划,以及加拿大艺术理事会的亏损补助基金和新出版商基金等项目.同时,这些文化保护政策也衍生出一些问题与困境,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移民人口众多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阅读文化建设中是如何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群体,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的。从这一问题出发,文章在了解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相关服务策略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以美国阿拉巴马州公共图书馆对拉美裔读者的服务和加拿大魁北克公共图书馆对移民的服务为个例,介绍并分析了这两个国家图书馆针对少数族群的多元文化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华人等少数族裔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西方国家大多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予以宽容及融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华人在西方国家依然遭受着民族歧视,主流传媒妖魔化华人现象尤为突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传媒对大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歧视行为对华人造成很深的伤害。西方国家有的政府官员或议员通过媒体攻击诬陷华人,这是他们歧视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一。1996年,《纽约时报》刊出了纽约市议员裘利亚·哈里逊的访谈录,诬蔑亚裔为“强盗”、“粗鲁的商人”、“入侵而不是同…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位于印支半岛最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自由度很高,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富裕,在亚洲人均年收入仅次于日本。国家虽小,但由于国民富裕,因而其所推行的各种政策都为世界所瞩目,特别是其在过去20年推行华语运动,弘扬儒家思想,提倡中华文化,更是为世界所关注。在现有人口中,华人占了777%,因而属于一个华人社会,但是它又同中国大陆和台湾社会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交融了马来、印度、西方各国的文化,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新加坡华人文化。在承传中华文化,弘扬东方价值观,扩散“新儒家学说”,以及形成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我国声誉远及海外,后来世界各国因此称中国人为"唐人"。如今在国外,有华侨或中国血统的外籍人聚居城市的街区,多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兴起,多因中国人到海外谋生,人地生疏,又不懂当地语言,为了沟通乡情,聆听乡音,进而互助互济,自发居住在一起。后来在一起的华人多了,便有人出来摆摊设点,开设商店、客栈,并建起宗祠、寺庙,成立各种会馆,这就是唐人街形成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