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湖的美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天然融合,它三面环山,一湖碧水,构成了卓然风姿。而西湖沿岸历经千年的寺庙、园林等人文景观,又使得西湖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两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然而湖山千年不老,但随着岁月流逝,人文景观会失去往日的面貌,这就需要专门的人才对西  相似文献   

2.
正西湖申遗成功走过了5个年头,厚重世遗,无价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之美,美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浑然相融,美在人们的悉心呵护及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一个国际范的西湖,在迎来G20杭州峰会之际,将有更多的外国朋友来游览西湖。那么就让我们的导游为你介绍"淡妆浓抹"、熠熠生辉的大美西湖吧!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上苍的精心安排,给杭州留下了碧波晶莹的西子湖;也许是西子湖的山光水色,牵出了历代才子佳人的缕缕情丝。多少年来,西子湖畔演绎了一出又一出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喜剧,于是西湖因山水更秀,爱情也因西湖更美! 流传最早的西湖爱情故事当属苏小小。苏小小是南齐时的歌伎,游湖时与建康才子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留下了“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的绝唱。由于阮父的门第观念作怪,苏小小的爱情一波三折,最后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苏小小成了西湖的爱神,受到后人的怀恋,至今在西泠桥堍,还屹立着纪念苏小小的慕才亭,亭柱上那副“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对联,被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为西湖楹联中的佳联。  相似文献   

4.
春风拂面来,茶香飘湖山。 2010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西湖龙井开茶节暨“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授牌仪式于3月26日举行。 今年西湖龙井新茶将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亮相,禅茶则可前往中天竺法净寺品尝。  相似文献   

5.
正杭州西湖花港公园临湖的绿地上,建了一座别致的林徽因纪念碑。这是一座空灵的诗碑,人像和文字全部镂空。人像是林徽因的剪影,她穿着旗袍,面对湖山。诗碑以青铜作诗笺,满园锦绣的花港与浩渺的湖光山色通过透雕的碑身,映照出西湖女儿林徽因的美丽身影。在浙江舞台上"再见徽因"2016年1月15日晚,浙江话剧团新戏《再见徽因》在浙话艺术剧院上演。《再见徽因》中林徽因以新青年的风姿情韵出现,全剧以林徽因主持的"太太的客厅"为主线,将她生前的才情、爱恨纠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塘栖丰采     
我是从郁达夫作品中认识塘栖的。这位熟稔浙江山水的作家,50年前便以他独特的鉴赏眼光,提醒那些来杭州的游客,切莫只顾在西湖周围漫游上一通,步履匆匆地到一到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便以为领略了“天堂”风光。在杭城东北角,还有一处不可不去的湖山佳处——塘栖!塘栖至少自明代以来就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它位于京沪杭水道要冲。在  相似文献   

7.
夜宿水陆寺     
苏东坡两度在杭州为官,疏浚西湖、筑苏堤.读苏东坡写的许多与西湖相关的诗词,在后世人眼里,苏东坡在杭州的日子过得很潇洒.其实并不尽然,只不过这些吟咏西湖的诗词太过炫目,给人造成了错觉.不信,请读一读苏轼在杭州写的另外三首诗.苏东坡这三首诗都与一件事情有关—汤村开运盐河.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初以来,英语世界对李渔小说的翻译与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几经沉浮,李渔小说如今在西方汉学领域已确立经典的地位.本文以全面而详实的资料系统回顾了这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对重要的译本、翻译家及其成果进行了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了李渔小说英译的特征,并指出了英语语境中李渔译介存在的问题.思考海外汉学界对李渔的翻译与接受,无疑有助于理解李渔及其对东西方读者的影响,继续推动李渔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与研究,促进中外学者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2012年正值中韩建交20周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迎来了又一批来自韩国庆州大学的留学生,他们在与中国学子的相处中延续着金兰之交。“神奇”西湖创造灵感,春日的杭城最适合外出踏青,在与韩国留学生们的交谈中,聊得最多的就是西湖美景——无疑为大家心中的最爱。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有三个层次:谋生、荣生和乐生,其中"乐生"为最高层次,既是审美目的之所在,又是休闲追求之所至,更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内容。人们实现"乐生"的过程,正是获得自由、愉悦并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休闲的过程。文章从清代李渔的审美理想切入,梳理李渔审美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总结其审美理想,试从存在的层次分析审美理想的生活回归,并总结其中体现出的休闲学意义,对现代休闲的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