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步频、步幅的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是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因此,步频、步幅训练备受人们重视。然而,实践中发现,许多基层教练员对如何提高步频与步幅,训练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手段等基本知识,缺少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致使他们训练目的不明确,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不科学,结果训练事倍功半。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就步频、步幅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作一介绍,供参考。 发展运动员的速度,需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  相似文献   

2.
速度的发展     
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发挥,离不开步频与步幅的结合。根据这一点,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步幅保持步频,或保持步幅加快步频两种。用这两种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都可以提高速度。哪个容易?看来保持步频增大步幅的方法更容易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我认为,遗  相似文献   

3.
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固然是速度,而速度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只有通过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才能提高短跑成绩。在教学与训练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4.
影响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格局,如何处理步频和步幅的协调合理发展关系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通过教学训练发现,影响步幅提高的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60米跑速度素质 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 短跑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是各体育项目的基础。短跑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落后项目。短跑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已为学者所揭示。速度是由步频、步幅决定的,只有掌握了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才能有效地促进速度提高。因此,研究短跑的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无论对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少年儿童60米跑的步频、步幅发  相似文献   

6.
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经常利用坡度的训练方法。坡度的训练如:上、下坡跑、台阶蹈、上坡跳跃练习与台阶跳跃练习。上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腿部力量加强,爆发力提高,以及大腿抬高和后蹬力量的增大。下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的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在坡度训练快速跑,定时跑既能促进途中跑的步幅与步频,又能发展运动员速度能力,同时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牵引跑作为当代短跑训练的一种手段,其绩效似乎已得到肯定,然牵引训练究竟何以能提高短跑速度,考察国内、外可查的研究报道尚少见有说服力的论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亦不乏其人。如果我们承认:短跑的核心问题是步频和步幅,那么,研究牵引训练对步频、步幅究竟有什么影响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便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了。本着这种想法,我们着手进行了本文所介绍的实验性研究,旨在力学上诊断牵引训练何以提高短跑速度,并为运动训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步频、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不同水平的男、女百米跑运动员在步频、步幅能力上有一定的规律。每一个短跑运动员在步频与步幅的匹配上又带有个性特征。对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的能力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价,来剖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这对实施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9.
步频与步幅是短跑运动项目,最基本的动作要素。也是如何迅速提高短跑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关键因素。在保持步频的情况下增加步幅,或在保持步幅的情况下提高步频,或是步频与步幅同时增加,均可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在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运动员的步频和步幅进行测量,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步频、步幅进行评价。只有对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运动员的现状,制定训练方案和训练指标,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如何评价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现有的教科书缺少这方面知识的介绍。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几种评价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以期能对广大基层教练员有所帮助。一、指数法 所谓指数法,是根据人体形态和…  相似文献   

11.
<正>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鍵,其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练习方法。改善步频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外百米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相关性数理分析后发现:在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中,依次是步幅、相对步幅、步频。而步频对成绩的影响,中外选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剔除法筛选,最终选择步幅、步频作为自变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短跑运动员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整体性角度提高步幅的建议,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跑速(V)是步幅(S)与步频(P)的函数:V=S·P。若想跑得快,须从加大步幅和加快频率两个方面入手。一般认为步频是天生的,不能指望通过训练得到较大提高。与此相反,步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以指出:有效的短跑训练原则是在不降低频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设法提高运动员的步幅。在短跑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得到高频  相似文献   

14.
人所共知,决定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是步频和步幅,提高速度也只有两个途径,即是加快步频或增大步幅,在两者当中提高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提高速度。那么,哪个容易呢?看来保持步频增大步幅的方法更容易达到目的。因为,步频是天生的,据国外有关专家认为,人在少年时期,快跑的步频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前苏联学者汉斯托里姆在《培养短跑才能的年龄》一文中指出:“10岁时速度和协调性的基础已经形成,12岁时协调性已经定型。步频是短跑最重要的因素,最好在7-11岁时训练。否则,过了这段时间再要改进步频几乎是不可能的,此…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成绩是由于步频、步幅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运动员要想取得预想的成绩,一般不外乎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加大步幅,提高步频。二是步幅不变着重加快步频;三是步频不变加大着重步幅,运动员赛跑时所表现的步幅、步频情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技术特点、素质水平、生理负荷能力,而且和神经类型、体型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为提高短跑水平围绕着步频、步幅发表了不少见解,其中多数人对步幅较为重视。就我国短跑运动员来讲,50年代就有步频快的特点:60年代,步频、步幅有同时增长的趋势,100米成绩有所提高,70年代,运动员的步频虽有提高,但步幅却有所下降,100米成绩没有多大进展。从宏  相似文献   

16.
步频和步幅是跑步中决定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在田径径赛训练中提高运动员跑步成绩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多年来对田径短跑训练中的几点体会,与田径短跑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际足球运动比赛实践的技术统计数据和动作任务的匹配要求,对速度结构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足球专项的速度结构是高步频、短步幅,步频起主要作用;在选材和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过程中,步频适合作为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一项参考指标,在考察短跑冲刺能力的基础上,细化其速度结构的测量,相比而言,那些高步频、短步幅的青少年运动员与足球专项速度结构的要求在理论上更匹配.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短跑训练中,一般都很重视发展步频,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训练实践中总怕增大步幅会导致步频下降。笔者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以增大步幅为主导的训练指导思想、对改进短跑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跑的能力。速度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关键,是起主要作用的专项素质,要提高短跑成绩,就要把发展跑的绝对速度放在首位。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条件反射、肌肉力量、动作速度和幅度等因素。 速度练习主要采用80米以内段落的反复跑、加速跑、行进间跑、练习强度在90%以上。发展运动员的速率,是提高位移速度的重要途径。采用下坡跑和顺风跑、牵引跑主要是通过适当的牵引力来增加步幅与步频,上坡跑、台阶跑、拉车跑、发展步幅和腿部力量,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20.
前言探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青少年)、不同运动水平短跑运动员百米跑时的有关步频、步幅参数;研究百米全程步频、步幅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了解百米跑时有关步频、步幅参数与年龄、运动水平变化发展的关系,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短跑选材与训练工作必要的参考。为此本文通过田径比赛的现场,测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水平共数百人次的百米全程步频、步幅等数据,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