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前期,由“议政王”与“议政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大臣商议国务,身居要职,对政局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关于议政大臣这种清朝特有的官职,过去尚无专文论述。本文准备对议政大臣的设置、人员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些粗浅的探索,谈谈不成熟的意见,敬请研究清史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乾隆中叶以后,清人对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议政大臣”的情况已经很不了解。象《皇朝文献通考》这样专讲典章制度的官书,在其多达十四卷的《职官考》中,  相似文献   

2.
清初设议政大臣制,即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是清朝前期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之一。据文献记载,议政大臣制作为政体,始于清太宗崇德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被裁撤。在1637年—1792年155年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是满洲贵族在清王朝中主体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是后金和清初实行的重要政务决策组织形式,传统上称其为“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常常令人费解甚至误解。笔者以为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表意更准确,内涵更清楚,更加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里我是“小皇帝”,可我谁都怕,那一帮“大臣”——“财政大臣”妈妈,“文化大臣”爸爸,“内务大臣”奶奶,还有“劳动大臣”爷爷,对我管教严厉,我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对这四位“大臣”毫无办法,只能乖乖地听他们的话。他们老是为我出主意,意见却总不一致,又谁都说服不了谁,有时还会争吵起来,害得我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5.
网络议政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独特现象,实质是基于网络赋权而产生的大学生自主政治观念表达。大学生网络议政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课题,当前引导大学生网络议政规范化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就是要把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答疑”与“网下办事”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网络议政舆情预警与系统应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0年9月号上发表了平罗城关二小龚丽萍的文章,笔者读后颇有感触。不知教师从何时开始上课必持教案本,沿袭至今,竟无人敢言改革。笔者敬佩“课本教案”的提法,也深为贵刊举办这一问题的讨论为之感动。古代大臣上朝言事议政,往往都持一笏板,那是为了记录所言之事,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可后来,逐渐形成了规矩,尽管上面不写一字,上朝必须持笏板,否则,就没有说话的份儿。笏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了大臣手中的摆设。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备课不等于在教案本上写教案,一个没有在教案本上写教案的教师不等于他…  相似文献   

7.
我是家里的“娇公主”,爸爸哄着,妈妈宠着,可有时我也怕他们。因为“财政大臣”——妈妈,“外交大臣”——爸爸,还有“劳动大臣”——爷爷和“内务大臣”——奶奶  相似文献   

8.
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迅猛发展,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清廷为了维持它的统治,于宣统三年四月宣布成立13人“责任内阁”: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协理大臣徐世昌(汉族)、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人)、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贝子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理藩大臣寿耆(宗室)。由于在13名内阁成员中,宗室即占了半数,舆论大哗,被讥之为“皇族内阁”。但“皇族内阁”  相似文献   

9.
家有"大臣"     
在家里,我虽然是“小皇帝”,却被四位“大臣”管着。周末,我告诉四位“大臣”我想去游乐园玩。“财务大臣”——妈妈先发话了:“每去一次游乐园就得花几十元钱。你在那里倒好玩,我们又不好玩,还是去农家乐吧!”  相似文献   

10.
在家里,我是“皇帝”,可我这个“皇帝”,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我那一大帮“大臣”———“财政大臣”妈妈、“文部大臣”爸爸、“素质大臣”外婆,还有“劳动大臣”外公,他们对我所做的任何事都实行“三管”政策,使我做什么事都没有一点儿自主权。就说昨天下午,阿姨打来电话叫我去溜冰。我跟四位“大臣”一商量,立刻引起了轰动,他们各抒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财政大臣”妈妈首先抢到发言权。她坐在床上,一边悠哉悠哉地看电视,一边冲我发布命令:“依我看,溜冰不要去,你可以把时间用在练书法上。对了,你这么久没练大字……”我越看妈…  相似文献   

11.
一家子里妈妈是管钱、管事的“财务大臣”,爸爸是挣钱、办事的“劳累大臣”,我呢?自然是花钱、用钱的“小公主”啦!直到有一天家里要开会,在会议上,“财务大臣”对我说:“我的‘小公主’呀!你忠心的‘大臣’想调调口味,和你调换一下,可否?”我嘴里舔着棒棒糖,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但是在两位“大臣”的尽力劝“主”下,我才勉强地点了点头。新的“财务大臣”上台了,我领着500元钱开始打算起这一个月的伙食费和开支来。一直过了三个多星期,家庭生活很顺利,可一看记录本,烦恼就来了:我的“国库”里只余下102元钱了。于是我开始精…  相似文献   

12.
"民主议政"最耀眼的一次闪光--《盐铁论》政治意义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九伟 《天中学刊》2005,20(4):109-112
解读《盐铁论》的政治蕴含不难看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次最宽容的“民主议政”的光辉显现在书中。但可惜的是,这次的“民主议政”只是一次闪光,而且是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河中惟一的一次闪光。其积极成果未能也不可能在以后的封建社会进程中继承下来,给后人和历史留下诸多遗憾。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下江南察访中,乾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走过去,便故意开玩笑地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这是什么人?” 大臣随口应答:“是个农夫。”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围观议政现象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虚拟社会运动”和“网络参政”四个视角切入,并相应形成四种解读模式.应该在对这些解读模式逐一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解读网络围观议政的新模式,即围观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一个农夫,就故意问身边的大臣:“这是什么人?”大臣答道:“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农夫的‘夫’字是两横一撇一捺。”大臣说完又补充说:“轿夫的‘夫’字,孔夫子的‘夫’字,夫妻的‘夫’字,匹夫的‘夫’字都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国王,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快乐的人。大臣走遍了全国各地,寻找了三年,还是没找到。一天,当大臣走进一个偏远的山村时,听到有人在放声歌唱,似乎快乐无比。循着歌声,大臣找到了那个在田间犁地的农夫。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快乐地答道。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告诉了农夫。为了表示感谢,农夫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曾因没有鞋子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从此,他便沉浸在快乐之中了。”哦!原来这就是快乐呀!我曾因受到别人冤枉而耿耿于怀;我曾因面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5,(12):23-23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专著和高校、中学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清末成立的“皇族内阁”中的皇族所占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说和7人说。如中华书局版(第四版)李侃等著的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1911年5月,载沣颁布新内阁官制,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国务大臣,总揽政务,组成所谓‘责任内阁’。国务大臣共13人……(皇族)占了5人。这届内阁于是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人教版高中统一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对“皇族内阁”(阅读课)形成表述如下:“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死后,年幼的秦二世登基,大太监赵高独掌大权。一日早朝,赵高把某国进贡来的一只梅花鹿拉到了大殿上。秦二世:“赵爱卿,一大早的,你怎么把头骡子牵到殿上来了?”众大臣脑后立马渗出了一颗大汗珠。赵高:“皇上好眼力!但这次还是错了。”众大臣皆愕然。秦二世:“那个长着角的东西是什么?哎?它在拉屎耶!”赵高:“身为一国之君说话不要这么粗俗!”秦二世:“好吧……它的臀部在吐!”众大臣一阵狂吐。赵高:“皇上,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爱卿说笑话了,但马我还是认识的!马比这东西大多了!马有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耳朵像蒲扇……”众大臣又吐,这…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健全高校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高校民主管理的运行过程和发展机制,无疑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民主议政所谓“民主议政”,就是学校师生员工以主人翁姿态公开讨论和商议学校事务及其活动。民主议政实行得如何,决定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及其活动所享有的了解权、知情权的实现程度,进而决定着师生员工参政权、督政权的行使程度。因而,民主议政是高校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20.
夏天到了,狮子大王住在宫殿里觉得很闷热,便带领手下的大臣去找一处避暑的地方。他们走过一片树林,看见树荫里有一座高大宽敞的房子。房子的门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哈哈镜展览”。狮子大王和他的大臣们都不识字,看到这里很凉快,就想借这所房子避暑。狮子大王对狐狸大臣说:“你进去看看这里的主人是谁,告诉他,我要在这里避暑。”狐狸大臣一溜小跑进了房子,很快又跑了出来。他向狮子大王报告说:“太巧了,这座房子的主人原来是我的叔叔。”狮子大王很高兴,他让熊大臣带上礼物去向孤狸的叔叔借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