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备孩子的话语,除了要讲道理,还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感受和你对他行为的看法。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看到听到他要再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他们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  相似文献   

3.
妈妈的信     
《小学生》2005,(9):20-21
高高: 妈妈想对你说,你是妈妈最优秀的孩子!是让妈妈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的孩子!妈妈最大的期望就是,你能够幸福地成长,健康地成长,平安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李文英 《父母必读》2014,(11):108-111
孩子哭闹的时候,当孩子向你求助的时候,当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替孩子冲锋陷阵,还是停下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肯定很少有人反对自己的孩子读名著,因为名著中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有独到的语言魅力。名著中几乎蕴藏着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所有精神食粮。让名著伴随孩子成长,肯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如果你是负责任的父母,如果你真心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名著中汲取成长的养料,你一定会发现让孩子读名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思考教育     
阎桂华 《山东教育》2005,(28):12-13
教育是什么?我静静地思考。教育,首先是对心灵的悉心关照。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来自何方,出身尊卑,也不管他的穿戴与长相万千差别,心灵都是一样的,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真善美的向往。每天,面对一颗颗纯洁如水晶般的童心,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细致入微地聆听和感受,让它纤尘不染,让它不受伤害,让它快乐而健康地跳动。把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放在一起跳动,你才能敏锐地捕捉孩子的需要,感受如蛛丝般细微的变化。孩子的心是脆弱而敏感的,也许你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伤害到他。一个一向沉默的孩子在家长的再三鼓励下在课堂上怯…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海燕 《教育导刊》2006,(5):63-63
这是美国全国医生家庭资源中心写的《性健康指南:孩子问家长答》一书给家长提出的10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清楚地表达你对性和男女亲密关系的价值观与期望。帮助孩子了解你的价值观,有助于孩子在关键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二个建议是确保言行一致。即在正确的性关系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上为孩子做出榜样。第三个建议是从早期就开始与孩子讨论性问题。一开始的时候,就要使用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当遇到有关性和性关系的话题时,应正面对待,不要故意逃避讨论。第四个建议是努力做到让孩子亲近你,愿意倾听你的话语。在坦诚交流中,孩子会愿意向…  相似文献   

9.
假如你盛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定要沉静一会儿,双方都有个反思的过程。当孩子认识到错误后,一定要真诚地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真爱。  相似文献   

10.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3,(6A):34-35
如何让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这里向你介绍的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制定作息时间表、并能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孩子: 我知道你还不急着来到这个世界,我也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想怎样才能好好地养大你,但我今天还是提起笔给你写信,因为你的妈妈现在还是个要每天按时上课的孩子。孩子应该懂得孩子的心,孩子与孩子应该能够很好地交流,所以我会很认真地写这封信,我要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够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2.
其实,孩子不听话,责任并不全在孩子。父母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策略不理智,缺乏必要的技巧,无疑会使孩子“不听话”升级,亲子关系恶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孩子接受你的合理建议,你母须过亲子沟通这一关,这样,孩子“不听话”行为将大大减少。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过关。  相似文献   

13.
学会拒绝     
洪玲 《现代家教》2002,(6):18-18
家长朋友,假定发生下述情况,你会怎么做? 你的孩子在傍晚放学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回家,说是自行车的钥匙丢了,让你把家里的备用钥匙送去。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找出钥匙送到学校去的。然而,你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却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失去了造就孩子良好品质、良好意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张彬 《教育》2014,(6):78-79
孩子问起去世的奶奶去了哪里,你将如何回答?也许你从未想过让孩子直面这个事实:但太多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实现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让孩子自幼接受死亡教育,就等于让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终结和存在。  相似文献   

15.
张贵勇 《成才之路》2011,(29):I0016-I0016
“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没关系,关键要彼此认可,千万不要说‘孩子,别听你妈或你爸的’之类的话,那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6.
心在寒冬     
几乎是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陪伴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许是孩子幼时的童贞、玩劣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苦辣酸甜;也许是来自本能的舐犊之情让孩子享受了你太多的照顾与保护。慢慢地,你会发现当年的幼苗已逐渐长大,他们可能失去了往日的乖巧和无忧无虑.开始思考,开始反抗,开始在爱的怀抱中挣扎。试问,我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吗?这里,希望能通过孩子笔下和父母一起的生活故事,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7.
王宏侠 《宁夏教育》2003,(12):61-61
孩子,青春期的你,暴躁、易怒、乖张、叛逆,妈妈心中甚是忐忑,妈妈担心你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你不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妈妈希望给予你真诚的关怀与帮助。孩子,妈妈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面对你的长大,妈妈欣喜万分,妈妈多想把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与体会告诉你,多想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处世的常识说给你听,可是你的一句“别唠叨”让妈妈噤若寒蝉。孩子,你知道吗,自从有了你,妈妈一天天更爱你的姥姥了,妈妈从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天真、稚气、任性而娇横。曾几何时,妈妈也认为姥姥多事、爱唠叨,妈妈也常常渴望摆脱大…  相似文献   

18.
张晓军 《家庭教育》2001,(12):36-36
有时你叫孩子做事、吃饭时,叫了他很多声,他总是不应,好像没听到似的。于是你就高声叫他,直至发火、威吓。第二次,第三次……又重复上面的这一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要让孩子学会答应你,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他对你的及时反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儿子的有意识训练就证明了这一点。年轻父母可能对孩子吃饭  相似文献   

19.
很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任性,好像任性成了独生子女的“通病”,你让他朝东,他偏向西;你给他讲一个道理,他会反唇相讥十条理由;有的孩子甚至明知故犯,任意妄为。孩子变得如此  相似文献   

20.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如果你有心你也会发现: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下面是一位年轻妈妈让孩子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妈妈是教师,孩子上小学二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