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蕊 《新闻传播》2010,(4):50-50
现在的儿童可以说是"电视中长大的一代",电视造就了一代儿童,这也带来了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问题。在儿童电视发展的今天,儿童电视新闻成人化对当代儿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示出来,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使童年的修行期提早结束,压抑了儿童思想和个性的表达,也降低了儿童理性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曹雁 《新闻世界》2010,(9):99-1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针对儿童的消费产品越来越多,儿童产品的竞争也推动了其电视广告业的发展。目前,在儿童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儿童电视广告语言"成人化",这一现象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儿童未来的成长。本文将对儿童电视广告中的广告语言"成人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电视广告语言"成人化"对儿童未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詹玉姝 《新闻世界》2010,(10):86-87
近年来,电视上出现了各种类型儿童产品广告,尽管多数婴幼儿产品的直接广告受众是家长,但是在儿童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儿童电视广告语言"成人化"却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儿童未来的成长。本文将对儿童电视广告中的广告语言"成人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电视广告语言"成人化"对儿童未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张蕊 《新闻传播》2010,(9):63-63
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从起步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如节目内容的成人化、主持成人化、节目结构模式成人化和节目编排制作成人化等。这就使得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实际中遭遇了“成人不看、儿童不喜欢”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杨斌成 《新闻界》2012,(15):66-68
现代电视对儿童社会化成长影响巨大。电视虽能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见识,但对儿童的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暴力、认知等7个方面。本文认为可从6个方面优化不良电视节目,从而减少不良节目对儿童社会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筱雯 《新闻世界》2010,(12):96-98
本文以《奔腾电剃须刀》、《多乐士墙面漆》以及《脑白金送礼篇》这三则电视广告为研究样本,运用符号学方法,对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广告中的儿童成人化现象主要分为形象的成人化、语言的成人化以及动作的成人化。对于这些成人化的儿童形象,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的发展与普及,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媒介学者尼尔·波兹曼就撰写了《童年的消逝》一书。在书中他提出,成人借助印刷术将知识建立为一个体系,儿童必须经过一系列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8.
刘毅 《新闻世界》2011,(9):96-97
在电视选秀节目中,一些儿童在表演内容和语言沟通上均体现出的成人化气质,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重的。广大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应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要善于调和媒介传播机制同社会文化之间的矛盾,积极鼓励儿童流露真实情感并大胆展示才华,从而巧妙地引导和培养成人受众欣赏儿童世界独有的美。  相似文献   

9.
胡明 《新闻传播》2013,(2):22+24
少儿节目制作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发展特性,增强娱乐性导向,成人化视角要适度,切不可失去童心童泯。在现代媒体肆意张扬的时期,少年儿童受电视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要大力加强电视节目的规范性,在娱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伦理法治的教育。电视少儿节目应以儿童为本的制作理念,儿童受电视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对很多孩子来说,电视是伙伴,是朋友,甚至是"保姆",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少儿节目中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小小飞虎队》摆脱了儿童题材抗战剧的传统模式,对主角的塑造上放弃了成人化的定型模式,即回归了儿童的情感世界,以儿童视角来叙事,又能超越一般的儿童概念,表现出了抗战时期小飞虎队员的成长历程,并辅以浪漫化的表现手法,是一部上佳的儿童片。  相似文献   

11.
一、尼尔·波茨曼的呐喊 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普及和50年代的电视普及给关注儿童命运的人带来极大的忧虑,他们认为,电影电视利用其形象手段,将成人社会一览无余地暴露给儿童,会导致儿童过早成人化从而失去其宝贵的童年.  相似文献   

12.
苗艳 《视听界》2012,(5):115-116
电视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大众传媒,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遗憾的是,少儿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成人化倾向,成为阻碍节目健康发展的顽疾。  相似文献   

13.
关玲 《记者摇篮》2004,(9):22-23
目前少儿电视节目存在不少弊端,一是少儿节目“成人化”中国少儿电视的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少儿节目成人化”成为我国少儿节目的通病之一。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对儿童所需、所想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编导节目;主持人则故意装成小孩儿样儿,说小孩儿话,以为这样便能吸引孩子。致使少儿节目言语夸张、动作做作,严重脱离少年儿童的实际。二是节目内  相似文献   

14.
王妮 《记者摇篮》2012,(1):34-35
几乎没有孩子不爱看电视,对于他们来说,看电视是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是,综观目前的少儿电视,有一些成人化倾向较为严重,在经过编导成人审美意识过滤之后,儿童思维的完整性被简化、被忽略。那么,如何做好少儿节目,是少儿节目编导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童心是人之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天赋。童年是个体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成长阶段,是人类宝贵的关于世界的"前生记忆"。少儿电视制作要树立"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发展特性,摒弃成人化眼光和角度,满足儿童多层面的需求,成为与儿童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电视传播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与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关系密切而重大.本文结合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关理论,从电视传播的特征这一角度,考察媒介尤其是电视与儿童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儿童广告已然成为一种让儿童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它对儿童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甚至于健康的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我国儿童电视广告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已经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适当的借鉴西方国家对儿童电视管理的经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规制方法,为儿童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毅 《声屏世界》2011,(7):39-41
近年来.全民电视选秀节目风靡中国电视荧屏。不设年龄、性别限制的游戏规则。让全社会在真正意义上体验到了选秀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但向所有年龄层赋予参与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成人化”儿童选手的频繁出现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不断进步,电视已经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他们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对电视产生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本文以电视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对规范电视媒体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文杰 《东南传播》2022,(5):98-100
图像时代有别于印刷文化的精英逻辑,新媒介图像化的狂欢降低信息接受的门槛,无法将成人与儿童分类的同时,也为儿童打开了成人的后台。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儿童成为被凝视消费的对象,并在抖音上扮演成人,儿童的外在形象、行为、话语呈现成人化倾向,而儿童成为手机的接触者或私人使用者时,手机图像中的成人话语体系进一步侵占儿童成长空间。但儿童在媒介实践中也会根据媒介需要进行媒介选择,反抗儿童成人化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