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以宁谈当前经济形势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经济改革的“攻坚战”。他说,在实行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情况下,改革必须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才能成功。第一个突破是从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青年经济学家史晋川教授说:他当年做厉以宁研究生时,厉以宁对他讲,对于学生,无论是作理论研究还是作现实问题研究,都要学三个方面的东西,第一,要学知识,等于在做一块块砖。第二,是要学学习知识的方法,包括哪些知识是值得你要学的,你要学会筛选,也就是学会知道哪些砖头应该用在哪里,哪些砖头对你盖房子没有用,要舍得放弃。  相似文献   

3.
三、以诗表情怀 曾经悲欢又离合,祈望千里共婵娟!读厉以宁先生的诗词,常常会让我们想起被留在时空远方的崎岖坎坷人生路上的某件往事,悠悠岁月里似乎淡忘却深藏于内心的某种情感。父母家园、兄弟手足、师长朋友、爱人子女……浓浓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滋养哺育着我们,成为生命风雨之旅中避风躲雨的温暖港湾、奋然前行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再次走进厉以宁先生的诗词天地,体会他用诗词表达的丰富情怀吧。 唐人孟郊有盛赞母爱的寸草难报三春晖诗句,今天,同样的情感出现在厉以宁先生的诗里: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评说改革热点文摘股民的不负责。因此必须是“靓女先嫁”。厉以宁接着这个话题说到企业“婚嫁”的包装即嫁妆问题。他说,中国有句老话,假如女孩相貌平平,则要多给点嫁妆。这也就是说,效益好的企业,可以要价高些;效益差的企业,则可提供优惠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厉以宁诗话     
一个夕阳瑰丽的深秋傍晚,我慕名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师生为庆祝厉以宁先生寿辰而举办的“厉以宁诗词朗诵会”。在会上,我见到了自己平时在北大听经济学类讲座时侃侃而谈的厉先生,此刻他表情沉静地和笑吟吟的师母何玉春女士紧密相依地坐在第一排中间,他俩的左右及身后,坐着从海内外特地赶来庆贺的许多厉先生的成名弟子和友人。  相似文献   

6.
厉以宁教授谈“教育储蓄金”本刊记者田波记者与厉以宁教授“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七大筹资举措之一。如何在实践中将此构想转变为现实,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行途径?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为组长的...  相似文献   

7.
年过七十的厉以宁先生,给人的印象是:端坐书桌前,作等身;站立讲台上,桃李天下;携手夫妇亲,绕膝儿孙欢。可谁知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当年曾身处怎样的境遇?有过怎样的心情?有过怎样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8.
瓦雷里是西方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的纯诗理论由纯诗观念、纯诗理论的合法性以及迈向纯诗理想的途径三个向度构建而成。他认为纯诗是无法达到的类型,只是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诗人的创作就是向纯诗理想迈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补白     
厉以宁谈学习就像做砖青年经济学家史晋川教授说:他当年做厉以宁研究生时,厉以宁对他讲,对于学生,无论是作理论研究还是作现实问题研究,都要学三个方面的东西,第一,要学知识,等于在做一块块砖。第二,是要学学习知识的方法,包括哪些知识是值得你要学的,你要学会筛选,也就是学会知道哪些砖头应该用在哪里,哪些砖头对你盖房子没有用,要舍得放弃。第三就是用你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去解决理论和现实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用砖头盖房子,用什么样的砖盖什么样的房子,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学习的三个层次:学习知识、学习学习知识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10.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11.
丁艾 《老年教育》2007,(1):12-13
陈毅的一生,不仅为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和他的为人与性格一样,直抒情怀,爱憎分明,而且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他的几首怀乡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过去对邵洵美的诗多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如果将邵洵美的诗置于世界诗歌格局中加以评论,可以发现他主要是吸收了法国诗的乳汁,贯穿了“颓加荡”的特色,从而使自己的诗另成一格。因此,对他的诗,不能仅仅站在单一立场上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13.
臧克家常说:诗就是他的生命,生命就是他的诗。关于诗,臧老说:青春时代。是属于诗的。古今中外多少诗人。都是青年时代就成名的。但是成名不是凭灵感,而是靠对生活的深刻感受,靠胸中的时代风云。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诗歌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反映生活面广,揭示深隽,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贯穿于其一生创作之中。他的诗,还常常表现出对中原沦丧的愤慨,对江北沦陷区人民的关切。他还有一些诗指斥当时的丑恶现象,或尖锐犀利,或冷嘲热讽。他的自我抒情诗,异彩纷呈。他的写景咏物诗成就不凡。另外,他还写了不少新颖独特的童趣诗、理趣诗、咏史诗。以往对其诗歌内容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与诗味黄钢在中国,以味作为诗歌艺术的审美中心,到司空图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这主要是,他不仅以味论诗,而且把诗味提高到审美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辨别诗味的能力的人才能言诗。诗要具备什么样的味?他在《诗品》中提出了二十四种风格意境,也就是诗的...  相似文献   

16.
此诗的作者是唐人胡令能,他隐居莆田时,曾梦见仙人剖开他的肚子,把一卷书放入肚中,于是他文才顿生。《小儿垂钓》是他仅存的四首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相似文献   

17.
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脍炙人口。他的诗富于民间歌谣特色,这是同他自幼受民间文学的熏陶分不开的。在革命实践中,他采用民歌体进行宣传鼓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痴狂的情人,他对自然的爱,缘于他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因而他的诗极富听觉和视觉的真实,没有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因此,他的诗更倾向于自然主义,自然才是他的生命源泉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9.
浅论崔涂诗     
崔涂是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四处飘泊。他的羁旅诗,离家、飘流、战乱、思乡、失意、叹老是主旋律。他的吊古诗,是晚唐社会造成的灰暗心理的反映。他与僧道的交往诗,是解除内心烦恼的精神慰藉。他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没有古体。他娴熟格律,善创意境,表达含蓄,情景相生,多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杨万里诗歌的研究,多关注他的政治诗和写景咏物诗,少有人提及他的童趣诗。其实,童趣诗恰恰是最能体现杨万里创作的最高成就的诗歌。有鉴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解读,以彰显杨万里的儿童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杨万里的儿童心性、人生哲学和理论兴趣对其此类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