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生不是包袱新乡市陵园小学颜晓琦许多老师一谈到“什么是差生”,各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差生就是学习差的学生;有的讲,差生就是品行劣的学生;还有的说,差生就是脑子笨的学生;有的说得更干脆,差生就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沮丧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任何班级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差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差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转化差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的老师认为差生“朽木不可雕”,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强制管理的方法,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差,这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谓"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对"差生"要关怀、体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点点滴滴的,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对"差生"要求得过高,态度过严,拔苗助长,达不到目的.有时反而会闹成僵局,收拾不了.还有些老师怕"差生"影响"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忧心忡忡,甚至"威逼"他们、"排挤"他们,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优生和差生分数上的强烈对比,使差生对考试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老师如果对差生抱有偏见,又会助长这种心理。因此,教师讲评试卷时要不要爱护差生的积极性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阅完试卷,某门课程如果及格率低,任课教师便会自然想到是差生拖了后腿。于是有的老师常常火冒三丈,反映在讲评试卷上,往往对差生贬多褒少,时有嘲讽,其结果是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总结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教师讲评试卷一定要爱护  相似文献   

5.
差生问题是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一些老师及家长往往由于缺乏耐心,方法不当,不但没有促进差生的转化,反而使他们厌学、逃学,有的甚至最终辍学.学校应该是培育人才,转化差生的基地,不应该是毁灭人才,制造差生的场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差生,或者学习差、或者纪律差,或者思想品德差.这些学生常令老师头痛,经常搅得班级鸡犬不宁,有的老师实行强压政策,用各种手段让这些学生服帖;有的老师用回避政策,在班级里孤立这些学生. 作为科任教师,我想,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差生,使他们转变,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在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转变差生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下面淡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杨霄 《内蒙古教育》2004,(11):46-46
一、评价的出发点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差生也不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往往只看到差生的缺点,而无视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对比,作为教师来说,能不能换一换思路呢?例如,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差生的优点、缺点和特长。其实,在差生中也有一些突出的优点,比如,他们中有的性格开朗,有一定的号召力;有的头脑简单,但乐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在文体方面有特长……我们要睁大眼睛看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特长和潜能,并按照他们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创造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就是班级中的那些"差生"了,有的差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不好,跟不上上课进程,而且还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本文就以李小虎同学为例具体分析我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李小虎同学由差生变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差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最感困扰的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他们了如指掌,并且要有转变他们的信心、决心和方法。要力求让他们和集体齐头并进。让差生感受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知心的大朋友。大部分差生在学校有以下表现:一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上课时有的“自得其乐”,有的与邻近同学说话、打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是指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是纪律松懈,经常迟到、早退和旷课,上课睡大觉,无心向学,整日吊儿郎当,在学校内称王称霸,欺负同学,有的甚至和老师对抗。由于这些同学纪律性差,以至学习上不去,学习不行,又往往促使他们的纪律散漫,自暴自弃,在此间,有的老师注重班中优等生的升学,而对差生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2.
我曾接过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由于种种原因,这两 个班的语文水平很差,期末市内统一考试,这两个班的平 均分和其他班相差十几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差生 的语文水平,我做了点尝试。 首先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刚接班时,通过看学生以往的语文成绩,听班主任和原来语文老师的介绍,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法了解情况并进行分析。有的差生智力并不差,所差的是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差生底子薄,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信心。还有的差生虽然学习较用功,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所谓差生就是后进生,有的表现为成绩差,有的表现为思想落后和行为习惯差,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差生的教育方式多以生、冷、硬、顶和围、追、堵、截的方式为主,差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漠视甚至诋毁。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差生更差。我们要用“天生你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对差生高看一眼,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温暖他们,用好办法去疏导他们,这样差生势必会得以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永明 《文教资料》2011,(18):142-144
职业学校“差生”多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转化“差生”是职业学校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职业学校“差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差生”转化的主要方法.对职业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差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学校领导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等等。差生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科差理科好;有的此科差彼科好;有的各门课程都比较差。同是一科差生,有的这方面差,有的那方面差。要对这多因交错、表现不一的差生现象提出比较合理的,比较全面的解释理论,尚嫌为时过早。本文拟从初学者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16字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一线老师都在积极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有的老师经过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教学模式:而有的老师对这16字的理解还处于表层,只在它的"形"上下工夫,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优秀的学生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差生还是那些差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文章做得太足了,没有抓住16字的"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相近,"意"入髓呢?我认为做到"三真"才能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17.
自己选同桌     
现在 ,同桌问题日趋严重。有的人为了争夺好位置而不惜失去脸面和尊严、道德 ,有的却与同桌吵得面红耳赤。这是为什么呢 ?祸根在于同桌之间的不和睦。排座位是老师的工作 ,他要把优差生调整好 ,把爱讲话的分开。那我们能不能自己选同桌呢 ?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已是中学生 ,心理自然比小学生成熟许多 ,能辨别美丑善恶 ,约束自己 ;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和自我意识都较强 ,老师强制编排的同桌常常不融洽 ,不但不利于学习 ,而且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过自己选同桌也有弊端 ,它会形成一些小集团或小帮派 ,优生与优生在一块 ,差生与差生在一块 ,这就…  相似文献   

18.
一次批改作文时,我看到这样一篇作文“:……也许在有些老师的心中对差生是有偏见的,不愿意去了解差生,经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差生……我就是差生,曾为了让老师和同学改变看法和态度而努力学习,靠自己的实力考到全班的第四名,然而老师竟指责我‘有抄袭的嫌疑’……老师,你们应该了解和关心我们这些差生,让我们的心灵亮起来……”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学井然有序,突然接到半小时候全镇质量抽测的通知.安静的校园立刻热闹起来.有的老师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到班里安排“好差”生座位;有的老师则鼓励学生请“病假”、“事假”;有的则语重心长地教育“为了学校的声誉,请大家要互相帮助”;有的则含蓄地说了一句只有差生能听懂的话“无论怎  相似文献   

20.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的情绪。鉴此,语文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防范呢?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我们常说,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教师外因作用不可忽视,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多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能够赶上去”的信念,在具体做法上,则降低标准,创设条件,让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