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伊始,学术规范问题被提到中心议程上来。这固然与80年代以降“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也与人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此话道出了一种新取向:人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向“学术”一极倾斜的结果。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河南夏、商考古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安金槐夏、商、周三代中,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多认为是在以豫西的中岳嵩山为中心及其周围的伊、洛河流域和颖、汝河上中游一带。如“禹都阳城”或“禹居阳城”的阳城地望是在登封市境内,“禹居阳翟”的阳翟地望是在禹州市境内,“...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革命到如今正值高潮,一场以网络化为重要标志的科技产业变革,预示着人类社会历史步入了新的文明形态。现在人们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这场深刻的变革和这个变革的时代,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及“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一系列说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高培华 《寻根》2012,(5):26-29
孔子据鲁国史记编纂《春秋》,不仅是编修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简略记述了春秋时期242年的历史,还常常以一字寓褒贬,借以表达其王道政治观点,以谨严的措词惩恶扬善,所谓“微言大义”。故《孟子·滕文公下》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有文献明确记载,“《春秋》三传”之《公羊传》《谷梁传》都传自子夏;至于《左传》,近现代学界有谓“子夏作”,有谓成书于“子夏门下一再传弟子”,可见子夏是《春秋》最主要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仅就先秦时期孔子所编纂的《尚书》看,中国历史在尧、舜之后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关于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文化,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年轻的一代,即所谓的“新生代”。其中最能体现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并在体制外制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影响的是贾樟柯。贾樟柯编导的“故乡三部曲”及《世界》等,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变迁为素材,倾心观照各类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存境遇,在颇具写实特征的叙事和影像中。展现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简称豫,得名于古代九州分野之豫州,所谓形胜之地,天下辐辏,文明流变,于斯为盛。夏、商、周三代以河洛为天下之中,建都于此,可使“四方入贡道里均”,从而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放射性统治格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礼制文化圈,并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向心力。可以说,中原文明发展的历程即是华夏文明史的缩影。近日河南博物院举办“华夏文明之源”展,以夏到北宋为时代背景,从政治、物质技艺、精神世界的源起流变来探索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令广大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引发了人们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出路。本文从中西、传统与现代的角度出发。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思想——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和合生态思想进行对照。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一)哲学基础相异:“天人合一”、“天人相分”。(二)儒家生态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但又和“人类中心主义”相区别。希冀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人们能继承和发展两种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和现实适用性部分,同时也为当前的生态伦理学科的建设,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20世纪转眼已经成为一个过客。以对“现代性”的追求开始,又以对“现代性”的困惑终结,它给国人留下的似乎是满目的战场硝烟以及满目的凄迷。试想世纪之初的启蒙思想家们,在指点国家和社会前途时,凭着对现代化话语一种明净的钟情而焕发出的那种自信;试想80年代革后知识分子在几经风雨后重新对启蒙话语的热情呐喊,大多数人们现在的心态几乎不像是由他们延续下来的,似乎要和他们隔了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而现代舞这个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舞蹈品种,到底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蓦然回首,让我们来次全球大扫描。准确地说,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和德国爆发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舞蹈大革命,它彻底否定的对象是封闭僵化、逃避现实、沉浸在《睡美人》梦幻中不愿自拔的古典芭蕾。百余年轰轰烈烈的史册上,在美国可分“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5个时期;而在德国,则可分“新舞蹈”和“舞蹈剧场”两个时期。“自由舞”时期的代表人物当属美国舞蹈家邓肯,正是她那声石破…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图像中寻找对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更替及其种种真相的理解的努力,如果不是比献研究的工作更重要的话,至少不会是不重要的。“图像作为历史献”的合法性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开始被历史学家所接受,20世纪的人科学研究们对于“历史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历史”的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已。  相似文献   

16.
100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100年前,北京人说,北新桥有家徽商茶栈,叫“吴裕泰”。100年后,北京人说,我们北京的吴裕泰跨越两个世纪了!在吴裕泰和老北京的融合与见证中,100年就这样渐渐地走过……  相似文献   

17.
傅谨 《东方文化》2003,(4):78-86
对于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进而对于完整的中国戏剧史而言,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改”可能是这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艺术最为重大的一场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经过以及它的实质内涵,以往的研究并不太缺乏,然而这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莹 《华夏文化》2005,(1):35-37
20世纪初年,王国维以研究学问与教书为业,在近代思潮的影响下,他以极大热情和聪明才智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学说。30岁时撰写《自序》两篇,叙讲他本人七八年间几乎没有一天不沉醉于哲学研究。他说:“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文学士藤田丰八、  相似文献   

19.
李萌萌 《世界文化》2014,(10):19-23
新浪潮的缘起缘灭 法国巴黎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是以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而自居,法国人也是以激情和浪漫闻名于世。电影艺术的两位开山鼻祖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是法国人,所以在现代主义电影思潮中法国艺术家表现得比其他人更有特色、更激进、更浪漫。20世纪20年代风行欧洲影坛的先锋派电影即以巴黎为中心。20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了用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去表现下层小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与社会抗争的影片。这类影片内容真实、情节动人,常常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有一定的戏剧感染力,这类影片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诺阿等一批优秀导演为了躲避战火去好莱坞工作。战后较长一段时间,法国电影界在好莱坞的强烈竞争和意大利电影的巨大影响面前,只满足于对原有传统的沿袭,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上都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张卫峰 《东方文化》2002,(3):121-121
康德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二百多年过去了,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十八世纪所做的定论,好像恰恰是指向我们的今天和今天的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直至今天,种种艺术现象已经汇成一种整体性的变革力量。带着熟悉和陌生的面孔朝我们撞来。H&;#183;里德说: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们不同程度的选择,已远远超出视觉方式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