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读图     
二台勃l看梁盘二 曰声翰葵澎舞 镜像 心,, 目..n口...1.‘乍 .......曹砰匆4侧看日 Tra 1 n 1 ng 左图中所显示的器械是多轴旋转试验的惯性设备,简称 为“MASTIF”,在“墨丘利”太空项目中用来训练宇航员 在太空船中一瞬间自我掌握控制方向的能力,例如俯仰、翻 滚、盘旋等。该训练有助于宇航员提早熟悉太空环境。自 ﹄“目目n.“..口.么习 .臼...日.醉曰﹄晒悉口﹄日 …坠落的 }“克里塞特,,号 口O芝二fa Or哎OSat 2005年10月8日,俄罗斯宇航局宣布,俄 罗斯当天为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克里塞特”科 研卫星在空中解体后坠入北极海域。携带…  相似文献   

2.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3.
<正>欧洲航天局说,该机构已对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克里塞特-2"发回的首批探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其提供给全球150余名科学家进行核准。欧航局20日发布公报说,"克里塞特-2"发射已有3个月,它发回的数据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极地海洋浮冰的厚度变化以及覆盖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大冰原的变化情况。该机构表示,来自全世界40余家科研院所的150多名科学家获得了这些数据,他们将对其准确性进行核准。如果确认无误,欧航局将把数据提供给更多的科学界人士。  相似文献   

4.
在因技术原因几度推迟发射之后,欧洲航天局(ESA)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终于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27日23时17分,从位于南美的法属圭亚那基地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搭乘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顺利升空。外空后41分31秒之后,探测器成功实现星箭分离,依靠着特殊的离  相似文献   

5.
明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普朗克”卫星,对过去140亿年里在时空中旅行的光线进行研究。它的发射将帮助我们解答宇宙起源这样最根本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13时19分,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运载的“伽利略”计划首颗实验卫星“GIOVE-A”顺利发射升空,被成功送入距离地面2.3万千米的轨道。目前,实验卫星已经开始向地面发送信号,欧洲向“卫星定位技术独立”迈出重要一步。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伽利略”计划中,世界将从美国主导卫星定位系统走向竞争合作共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6,(5):37-38
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想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就不再仅能依靠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了。因为随着“伽利略”计划的启动,届时采用新一代卫星定位技术的欧洲定位系统将组建完成。组建完成后,这套系统将拥有30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定位误差不会超过1米(美国的GPS系统的定位误差为45米)。去年12月,欧洲航天局(ESA)已经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而最初4颗正式工作卫星的订单也已经于今年1月签订。欧洲航天局希望整套系统在2010年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于莫斯科时间25日16时10分(北京时间20时10分)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一M”运载火箭将一颗美国Intelsat--22军民两用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9.
首次太空卫星相撞 2009年2月10日,北京时间24时55分,在距地面约805千米的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太空“交通事故”,美国的一颗铱星与俄罗斯的一颗“宇宙”系列卫星相撞,俄罗斯的卫星被撞得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9,(11):53-53
在广袤的宇宙,分布着各种天体,有的温度极高,有的温度极低。而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普朗克”探测卫星,凭借强大的降温系统,成为宇宙间有史以来最“冷”的物体。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I0001-I0001
5月2日,载有“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当日零时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2.
反卫星武器     
目前,俄罗斯专家怀疑,上个月俄一颗卫星遭到了美国的偷袭。理由是3月7日,这颗名为“塔吉娅娜”的微型卫星突然失灵时,正好位于美国上空,而同一天美国曾进行导弹发射。虽然“太空战”的概念已经出现很久了,但用反卫星武器将别国的卫星击落,或将别国的卫星“打瞎”的事情,此前在国际上还从未听说过。目前美国方面对此说法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2007,(4):6
据俄罗斯有关媒体2006年12月27日报道,莫斯科(12月27日)下午17时23分,俄罗斯的“联盟2-1B”型运载火箭搭载法国“COROT”卫生顺利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该卫星的升空标志着人类宇宙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主要任务是在太阳系外寻找第二地球——类地行星。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31日17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通信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有关专家正在分析中。不过,当晚11时,据“帕拉帕-D”卫星制造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悉,卫星已捕获,状态正常,可以实施卫星变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5日,携带有3颗全球导航卫星的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10分钟后,卫星未能进入预定的太空轨道,而是坠入了太平洋的夏威夷附近海域,这次卫星发射以失败告终。随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是运载火箭推进器出现的故障导致了这次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20-I0020
[导读]俄罗斯航天部门利用“质子-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快车-AM5”通信卫星,该卫星27日凌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5):1-1
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我国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发射了第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9.
正小卫星越来越受宠在航天时代初期,卫星建造得很小,那是因为发射起来很容易,它不需要大型运载火箭,也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火箭燃料。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在卫星的建造上,都开始向大型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小卫星已经绝迹了。大卫星越来越多,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似乎有一种竞赛,大家都要比一比,看看谁有本事造出更大的卫星。21世纪初期,这场竞赛终于走到了尽头。2002年11月26日,俄罗斯航天部门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为欧洲航天局发射"阿斯特拉-1K"通信卫星。它不是一般的卫星,它是当时人类建造出来的最大的卫星,本准备用它来替代正在运行中的3枚卫星,但是它却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两周以后,这颗卫星重新返回地  相似文献   

20.
今科 《今日科苑》2006,(8):15-16
北京时间2004年7月25日15时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道上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中国的“双星”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密切配合的联合探测网,在从太阳到地球的空间中,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