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低头一族”: 既然你们手不离“爱疯”等名牌手机,时时垂头对着手机作沉思状,那就让我亲切地称呼你们为‘低头一族’吧。  相似文献   

2.
我酷爱书法,下定铁心终生追随它。记得五岁时见父亲经常写毛笔字,他的形态时时各异,不是摇头晃脑即是低头沉思。当我靠近桌旁时,阵阵墨香冲入鼻孔。嗯!气味清香,精神舒爽。我好玩心态作怪,吵着要涂涂看。老爸开始手把手教我从“一”和“十”字练起,再三强调这两个字是写字的基础的基础,千万不可轻视;写死板的笔划,没有气势的字是美术字。字,一定要写得有神,人们看到你的字会伫立久望,舍不得移步,这才有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气偶像团体 V6的成员之一,冈田准一有一种艺人少有的腼腆和羞涩,不善言辞内向的他爱沉思,却也时时有着体贴别人的心意。想要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他,也许透过一些他所写的文字,就能发现一个风趣幽默且有着无限温柔情怀的他……  相似文献   

4.
我校一位学生,有上进的愿望,却缺乏坚强的意志,时时表现出贪图安逸的情绪。一天,班主任曲明老师约他散步。来到河边,只见那奔腾的河水象一匹骏马冲到巨石上,飞溅出千万朵浪花。曲明老师触景生情,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学生说:“你看,那浪花多美。它晶莹、洁白,银光闪烁,似冰凌,似雪花,似玉滴,似出水白莲。你喜欢这跳跃的浪花,还是喜欢那平淡无奇的流水?”  相似文献   

5.
王彬彬 《华章》2008,(16):12-13
在<观念1>中,胡塞尔完成了他的先验转向.先验的自我成为绝对性的"主体",是一切实显行为的"有效性基础".但是,这一极端的自我观发展使胡塞尔遭到陷入唯我论的批评.于是胡塞尔在<观念2>中就开始研究主体问性问题,但是他认为当时仍未能摆脱唯我论,故未将该书稿发表.此后十多年中胡塞尔始终专注这一问题,终于在<笛卡尔沉思>的"第五沉思"中获得暂时让他满意的解决.本文将以"第五沉思"为依据来分析胡塞尔是如何以主体间性理论来避免唯我论的.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风苑     
母亲是一位勤俭、朴实、传统的家庭妇女,虽然已经离去几十年了,但她那慈祥善良、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那勤奋劳作、节俭持家的传统美德,那敬老爱幼、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仍时时唤起我对她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那一抹壮美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滔滔的乌江水奔流着,似乎在诉说着英雄的悲壮……——题记“报……大王,汉军呈四面包围之势向我军攻来!”一个满脸尘灰的小卒喘着粗气说。这时,项羽仰天一望,高大的身躯仍是那么威武。只见他横眉怒视,手握腰中宝剑,一时脸上竟现出无助和迷茫的神情。可霸王毕竟是霸王,那神情迅速消匿,取而代之的是他一贯的镇定,而且又多了份凝重,因为此次毕竟比以往险百倍。沉思片刻,他手中宝剑一挥:“撤兵垓下,再图良策。”霸王帐中,仍有清酒、肉、美人。项羽战甲未脱,上面沾满了血尘。他喝了碗酒,叹了一声:“唉,悔不听亚父…  相似文献   

8.
马小平 《师道》2003,(4):48-49
如果一个教师完全屈从和认同了世俗的观念,那他就会拒绝对生活的浪漫的处理,同时也就拒绝了对这个世界的形而上的沉思和冥想。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学校是最后的乌托邦。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从何诞生呢?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这种浪漫的情怀和沉思的品质,那就是一所学…  相似文献   

9.
此后的教书生涯中,我时时想到了,不知姓名的学生组成的“圆圈”,随时想到了,那不知姓名的老头,尤其是他的那句你们教师是“供在神龛上的人”时,我就会加倍努力地工作,以图报答那些对教师怀有崇敬之心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一片丹心     
鲁迅是不幸的,因为他对社会看得真切,就会时时痛苦,同时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笔可以犀利的剖开社会的痼疾,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祝福》就是这样一篇深刻的文章。一个祥林嫂,让我们看清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对人的思想毒害。那是一种融化在血液里、骨髓里的毒害!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他的嘻笑怒骂中,在他的冷嘲热讽里,感受最深的是他那颗心,那片为国为民的“丹心”。  相似文献   

11.
戴启江 《班主任》2014,(12):58-59
时间已隔很久,可那个孩子的微笑,那颤抖的身体,那渴求而又胆怯的眼神,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在我疲惫不堪时,就会像一层一层的波澜从远处荡漾而来,伴随着这样一个声音:"老师,我想上课,可以吗?"因为赛课,我来到另一所学校借班上课。在与学生见面并布置预习任务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没想到他竟是我高考阅卷时的同桌。交谈中,他重点说了一个学生:"你千万不要理那个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孩子,他有点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有着几条浅浅的皱纹的脸上,老是浮现出和蔼可亲的笑容。他身上穿的那件褪了色的还是在部队里发的黄棉袄,肩膀上、袖弯里好几个地方已经打上了补丁。爸爸走路总是低着头,这时,平常向两边披分的头发就像面纱一样遮住了他那沉思的面孔。爸爸对我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粉碎之后,优秀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又与观众见面了。看过演出,激动不能自已,又迫不及待地把剧本找来重读。掩卷沉思,只觉斗争的风涛仍在耳旁回响,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尤其不能令人忘怀的是革命战士的英雄群象。你看,连长鲁大成背着他那黄皮挎包同指导员路华正在走来;老班长洪满堂身系围裙、肩挑菜担笑呵呵地向我们招呼,春妮拿着支前扁担、挎着红布包袱踏上了南京路,赵大大站在哨位上警惕地注视前方……他  相似文献   

14.
流星     
那天晚上,是我一生中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至少我至今仍这么看。尽管时光的脚步不会停滞,但那一晚却深深停留在我心灵底处,时时拨动我的心弦,让我感到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巧答     
一个学生上课正打瞌睡,老师将他叫醒训斥道:"你为什么在上课时睡觉?""我没有睡觉哇!"学生说。"那你为什么闭上眼睛?""我在闭目沉思!"  相似文献   

16.
此后的教书生涯中,我时时想到了,不知姓名的学生组成的“圆圈”,随时想到了,那不知姓名的老头,尤其是他的那句你们教师是“供在神龛上的人”时,我就会加倍努力地工作,以图报答那些对教师怀有崇敬之心的人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用心看见     
月温柔地挂在空中,给大地撒下一片皎洁。月说:“世人只看到我表面的完美无瑕,谁又看到了我心的荒漠?”我低头沉思,庭院里月影斑驳,使人顿感凄凉。我说——我真的能看到,看到了你身后嫦娥的轻泣,吴刚的无奈。恍惚间,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浮现在眼前,他仿佛在诉说着:“世人看到了我流传千古的诗句,看到了我‘把酒问青天’的气势,可谁又看到了我背后的艰辛?”是啊,从“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以后的仕途不振;从小时候的贪玩,经“铁杵磨针”的教训,再到以后的“诗仙”,他经历了多少痛苦,多少煎熬,但却又时时把豪放乐观带…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英雄     
读过今何在的《悟空传》,一直忘不掉他——孙悟空。 其实这本书里的人物,不,确切地说是神与妖,个性都很鲜明。如唐僧的大智若愚,猪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固执,各位神仙的懦弱与恃权…… 我仍最喜欢悟空。 “孙悟空靠在一棵蕉树上,静静地等着。 等到那一刹,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 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指向苍穹。 ‘来吧!’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 他是众神眼中的妖王,是众妖精的首领,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罐子     
长久以来,每当本从厨房门前经过,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深深困扰着他。那是放在灶台上方架子上的一个金属罐。如果不是玛莎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去碰的话,他可能还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它。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的散文创作领域,冯艺是成就突出又颇具个性的一位.冯艺的散文内容丰富,但不管是哪一种内容,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散文中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冯艺是以沉思的状态写散文的.冯艺的散文有对已逝岁月的沉思,有对生命、对人性、对生态的沉思,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沉思.沉思是冯艺散文的灵魂,浓郁的沉思色彩使冯艺的散文具有了思想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