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职院校重专业、轻素质,急功近利的培养“工具人”倾向,必然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杨忠春 《科教文汇》2014,(9):169-17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永刚 《科教文汇》2011,(17):37-38
我国是世界上艺术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重技术轻人文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是我国特色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基本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本农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随着我们国家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优惠政策将越来越多,农村土地的利用热潮也将空前高涨。在这种热潮的背后,“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使用、轻有机肥使用”的“三重三轻”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将直接导致土壤养分的匮乏、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农田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王逸菲  刘超瑜 《知识窗》2023,(6):126-128
文章指出当前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资助理念重服务轻引领,资助模式重输入轻产出,资助形式重参与轻培育的问题,探讨劳动教育对贫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意义,以及对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中贫困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动力激发、劳动技能提高的促进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未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必然趋势。“填鸭式”教学,不但教师上课容易疲劳,精力被大量消耗,而且造成了教学的死板性、机械性,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翁婉 《科教文汇》2014,(33):29-30
美育工作是当代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中,美育越来越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其包含的“科技美”要素即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视角,更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文将尝试提出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利用科技美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毓 《今日科苑》2010,(1):14-16
在中医针灸发展到“中国开花,全世界香”的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医医药的发展,让人不得不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教育专而不博 长期以来 ,受“专才”教育思想影响 ,使研究生教育过于注重专业培养 ,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拓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要解决一个问题仅靠一门专业知识是难以实现的。研究生领域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过去是培养“|”字形人才 ,要求学生专而又专 ,但现在需要“ +”字形人才 ,即在宽知识面的基础上 ,要学有专深 ,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中重讲授轻讨论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 ,把教学看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其基本程序是复习旧…  相似文献   

10.
朱庆雷 《科教文汇》2009,(10):61-61
钟荣光是岭南近代杰出的爱国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与近代中国著名的基督教大学——岭南大学结缘40余载。正是在其任职岭南大学时期,他坚持爱国教育,推行实业教育,关注华侨教育,重视宗教力量,教育思想得以全面实施,使岭南大学发展为一所为中国建设培养全面人才的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内人才,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要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新琦 《科教文汇》2021,(12):143-144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启蒙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近工作状态”体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实用性。该文对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优点、特点、案例设置原则、项目教学方法、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项目教学让学生在“近工作状态”中学习,增强高职教育的高效性、实用性,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1]。  相似文献   

13.
王士立 《科教文汇》2008,(15):22-22
海南省建省以来,培养了上万的艺术设计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了海南设计界的中坚力量。但是综观近二十年的海南设计教育发展,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教与学模式老化;重“道”轻“器”、重“艺”轻“技”:审美教育与当代设计发展不协调,亦引起了反思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开放性,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德育课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按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研究生。社会需要是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考察社会需要,思考研究生素质教育问题。 从我国社会发展看,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经济上,在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张,大学教育已达到较为普及的程度,然而大学教育的质量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大学的目标定位有偏差,重科研、轻教学;同时,我国大学对“人才”的定位亦有偏差,注重知识、技能教学,忽视个性培养和价值教育。中国大学只有将“育人”作为首要任务,摒弃应试教育、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加强价值教育,才能培育出真正有智力、有道德、有创遣力和社会责任的人才,推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淑英 《科教文汇》2009,(32):131-131,134
众所周知,艺术类中专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学生本来在入学时就是文化课后进生,基础差、底子薄,加之他们大多存有“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心理,对文化课不感兴趣,所以语文成绩不够理想。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核心课程,如何培养艺术类中专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整体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是当前艺术类中专学校中语文教育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忠春 《科教文汇》2014,(3):169-17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力量,大学生能否健全发展关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起着“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高校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余德明 《科教文汇》2009,(10):80-81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德育。但目前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实效,具体表现为重理论灌输,轻潜移默化;重理性分析,轻情感熏陶;重宏观声势,轻实际效果;重单向沟通,轻自律培养;重外在压力,轻心理疏导。为了改变目前现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须采取有效的对策:第一,德育中创设美育境界,为德育的“切入点”;第二,师生之间非语言交流与教师行为示范,为德育的“立足点”;第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德育的“结合点”;第四,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德育的“沟通点”,使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