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历史小说划分门类,它首先应该归入小说一类,其次才是历史的写实性。也就是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它的题材来源于历史。作为历史爱好者,阅读历史小说首先看重的是历史部分;作为文学爱好者,阅读历史小说看重的应该是事件的铺陈、气氛的渲染、文字的精准。对于历史作家来说,在写作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既对历史题材拿捏有度,又令读者满意。可是重庆作家李浩白的《司马懿吃三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极其可贵的。毫不夸张地说,《司马懿吃三国》是近年历史小说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奇  相似文献   

3.
历史小说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 ,它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取得过辉煌成就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典范。我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小说有许多 ,而且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这大约与我国历史久远、史传文学发达、国民重视历史等因素不无直接关系。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我国读者大都喜欢阅读历史小说 ,愿意从中感受历史的烟云、了解历史的风情、感悟历史的经验。最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历史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俨然成为一时之风气。但是 ,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一种不健康的东西正在误导着读者 ,那就是“戏说”的成分太多 ,说…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题材之小说的文体特征不同,致使不同类别小说之版本特征、流传有着本质区别。与神怪小说、世情小说等相比,历史小说所依据的素材是大众化、某种程度上已固定的"历史文本",历史小说之虚构成分仅局限于历史事实允许之范围内;致使历史小说在传播过程中,读者完全可以依据"历史文本"进行"二次创作"。这是历史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因此,对历史小说版本之研究,须在历史小说的文体特征之基础上,充分把握版本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之间,版本与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全局入手,方能作综合判断,以使版本判断之结论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将不同历史题材小说内部相互关联的隐性内容提取出来。让它们之间进行充分地对话,以达到彰显“现代性”的目的。首先,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史诗性”与“反史诗性”,展现了一种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意图;其次,通过对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螺旋上升”中的必然与“循环往复”中的偶然的形式的分析,彰显了现代性的进化论与传统型的循环论;再次。利用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的类比,表达了其“向内转”的现代性思考;最终将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隐性联系归结到“现代性”上来。  相似文献   

6.
"历史编撰元小说"这一概念由加拿大著名学者琳达·哈琴提出,意指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文坛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历史小说。此类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情节的语境重构将历史文本和小说文本并置,既体现又模糊了历史和小说之间的界限,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矛盾特质。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西方文学评论界引起了激烈的反响。马克·柯里对此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指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重要叙事学功能之一就是突出历史小说的主观性。此概念阐明了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历史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没有等级体系的问题;两者都是文化表意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可分四个时期。在这些历史小说中,他创造了学究式文体;探索作品结构,不断推陈出新;具有一种诗意的抒情和淡淡的哀伤,用平淡而又不乏深情的笔触写人写事,在悲哀中追求壮美。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各国艺术领域中,几乎都是嫣紫千红、芬芳馥郁的百花园。现实人生的需要制约着艺术的创造,鉴古而知今,这可能是历史小说生机蓬勃的主要根由所在。司各脱的各历史小说曾轰动过欧洲。马克思沉疴染身时,除了瓦尔特·司各脱的作品之外停止了一切阅读。我国取材史事的文学作品,渊源更为久远,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东西方也都有许多关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理论总结。拉辛写道:“历史事件只要象一个布局很好的故事,能够和诗人意图连系在一起就行了,用不着再照顾历史的真实。”①。这一论述,也可看作西方大多数历史题材作品艺术创造特征的一个方面的概括。在东邻日本的近代文学中,历史小说的创作可追溯到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历史无情》是师陀的第一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小说颠覆了传统的革命历史小说叙事方式,揭示了普通人在战乱中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从而达到了宏大叙事的目的。本文就从革命叙事日常化、人物形象塑造普通化和淡化了政治意识三方面,分析其叙事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有记载历代国运兴衰、褒贬历史人物功过的史书系列,又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小说系列。历史和小说的关系,经历了从“同源同体”到“同源异体”的演变过程。历史小说是特殊的小说体,正确处理虚实和结构两大要义,是小说家与史料素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使主客体趋于一致的合目性的过程。历史小说体与题材的双重性,又要求我们同时重视历史小说取材历史事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