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高考改革中的冲突问题仍将是影响高考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关涉到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本文在归纳我国高考改革中冲突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主要原因作了评析,以期为我国高考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盼 《考试研究》2010,(3):53-60
高考制度改革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影响高考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心理这一因素。尤其是那些对高考改革起阻碍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更要深刻分析并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为高考改革寻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同。本文认为,高考改革中起阻碍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局限带来的消极情绪和错误观念、社会心理定势带来的排斥心理和舆论压力、不同利益主体间存在的社会心理冲突以及改革中心理适应能力不足等。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在分析影响高考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对社会心理这一独特制约因素的探讨,并且应该把它与经济、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社会心理中,既有对高考改革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也有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能深入探究高考改革的规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为高考改革寻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质疑高考甚至取消高考的声音,如何对待这些声音也日益成为现行高考改革所必须直面的客观现实.本文从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出发,以阶层流动、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等视角来理性考察高考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功能诠释,指出高考具有高度的社会建构和社会再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灏 《广西教育》2014,(10):1-1
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行高考,即学术型高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一直都未停止。但历来每次改革都受困于顶层设计,而未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窘境,反而使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6,(7):F0004-F0004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中国保持的这块“高考”净地,为老百姓所信任、推崇,我们应当维护、发展、提高,使之能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本刊自然要为它效力.高考制度改革十分困难,需要整个社会努力,非教育界人士所能企及.不过,高考命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游走于科举与高考之间是刘海峰教授的一种超越的科举整体观,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打量整个科举社会,对科举的评价从单维度向多维度推进,整体地展现科举考试的全貌,同时为现今的高考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刘海峰教授的科举学研究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从科举中来,到高考里去。  相似文献   

8.
3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就高考改革方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高考改革事关中国人才培养大局,事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不要就招生论招生,就高考论高考,要把高考改革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中去思考,充分认识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单敏 《职教论坛》2007,(12):55-57
伴随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体系的提出,高职“专升本”考试制度应运而生。在实施中,高职“专升本”具有明显的二次高考偏向,这影响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质的稳定性以及社会人才结构的完善。笔者以为引导学生理智对待专升本,改革现行的专升本招考办法及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纠正“二次高考”偏向值得尝试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单敏 《职教论坛》2007,(6X):55-57
伴随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体系的提出,高职“专升本”考试制度应运而生。在实施中,高职“专升本”具有明显的二次高考偏向。这影响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质的稳定性以及社会人才结构的完善。笔者以为引导学生理智对待专升本,改革现行的专升本招考办法及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纠正“二次高考”偏向值得尝试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高考“替人受过”:现象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考弊端的越发显现,引发的争议也越发激烈.许多人除诟病高考自身弊端外,还情绪化地将诸多与高考无关的教育和社会弊端也"追根溯源"到其处,高考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高考之所以"替人受过",乃因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重大的社会影响,并因此备受关注.而高考受关注的背后,则折射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影响,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一致的目标追求,都成为其时政治统治权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尺。但目前的高考又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再像科举那样仅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成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入门考试,但高中生经高考进入大学也不是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对待高考及其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一方面必须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则应该理性地对待高考,去除一些过度看重高考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异地高考政策作为整个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改革中的一部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异地高考政策的价值体现包括教育价值、公平价值、社会融入价值等三个方面。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体制改革是当前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立足于克服发展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必须立足于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分析高考制度现存诸多矛盾的基础上,以建构和谐教育体系为理念,提出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考改革正向深广方向发展。从考试科目到考试内容,从考试形式到考试方法都已出台了改革方案。有的方案正在实施。“高考改革事关中国人才培养的大局,事关建立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考是中学的指挥棒,是高校的催化剂,它也是中学通向大学的桥梁。历来是社会、家庭、学校关注的热点、焦点。研究高考改革,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一、从高考的社会功能谈起我国的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延续。世界上很少有像我国这样把高考和就业…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暑热中,本期《考试研究》又将于高校招生的时候与读者见面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考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关于高考如何改革、走向何处,已有太多评说。李占伦从教育和社会的宏观视角论证了高考在现实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主张明晰考试与招生的区别,并指出高考改革的关键在于将本不应由高考承载的过度压力,切分到其他载体上去,而建立健全的大学招生多元评价、多样录取制度是时下高考改革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浦家齐则对高考改革中的自主招生、命题方式、科目设置、改革步伐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高考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其改革与发展牵动国民的心。以国家高考改革为参照系,通过回顾云南高考30年所走过的独特历程,展示云南高考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进展,反思其改革取向,为推进高考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和多民族融合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恢复高考45年来,高考招生的准入政策在考前学历要求总体上相对稳定的同时,在年龄、婚否等规定上经历了从限制到放开的变化,在禁止高考移民的同时逐步放开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限制;高考招生的照顾奖励政策经由“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演变成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经历了从发展到调整规范的过程。这些变化在表面上形成了反向运行或钟摆现象。在实质上,无论是高考准入、加分政策的变迁,还是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完善,都受制于四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第一,为国选才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外部联系规律;第二,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教育规律;第三,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考试规律、评价规律;第四,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与公共资源分配规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引领和统帅高考招生政策变迁和制度演进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高考是社会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考改革牵涉公平、科学和效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考改革定了调。而实施则关系到理念与现实的冲突,测验考试技术与可操作性的冲突,还涉及不同类型人群、部门利益诉求的冲突。在梳理了恢复高考以来的社会发展与需求,高考方方面面改革的基础上,就如何深化高考改革,使高考改革意见的内容得到全面落实,使得高考改革在科学、公平、公正、效率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大学发展人才培养和使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都有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社会视域下,高考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其改革与发展牵动国民的心。本文以国家高考改革为参照系,通过回顾云南高考30年所走过的独特历程,展示云南高考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进展,反思其改革取向,为推进高考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和云南多民族融合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