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一文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高度重视并掌控好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与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职业教育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实践形式,为经济新常态下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也为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化解社会矛盾、创造人力资本红利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拉动社会职业的升级,也势必催生职业教育的改良和重构.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才能适应新常态、引导新常态,助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专业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授课方式创新三方面阐述了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专业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授课方式创新三方面阐述了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对旅游经济的新常态,旅游职业教育固有的内容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提高旅游人才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实施精准培养成为旅游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及职教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知识结构优化、人才质量结构优化和人才能力结构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职教旅游人才精准培养的具体对策,以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关系到能否坚持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局。当前,北京市职业教育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进程中必须在四个方面转型发展:一是高移发展重心,贯通衔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全面提高质量,不断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三是扩大开放合作,持续提升北京市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四是对接国家战略,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但是接受职业教育仍然是多数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文章在对现行的政策制度中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发现障碍。针对障碍,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本刊在2015年第一期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职教发展大逻辑》为栏题,策划组织编写了相关重头报道,引起社会和业内强烈反响。更值得欣慰的是,这组报道符合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加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最新精神。为此,本期将再接再厉,继续在【本刊特别策划】中,连续编辑刊发鲁昕部长《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文章和《教育部职成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也选辑了全国职业院校相关典型案  相似文献   

10.
鲁昕 《职业技术》2015,(2):9-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职业教育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亟须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培养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新任务,鲁昕同志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这个大局出发,撰写了《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一文。文章紧密联系职业教育工作实际,既脚踏实地又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对职业教育必须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并从落细落实顶层设计、推动工作重点转型、健全相关制度标准、形成现代治理体系等10方面,提出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举措。本刊转发此文,希望对职教界研判职教新常态有大视野的深邃启发,对实践职教新常态有强有力的真实推动。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了总体部署。因此,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加快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在经济新常态和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转型发展,成为亟需探索的课题.文章以省属地方高校Z大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教育与多样化实训项目,全方位提高人才创新创业的能力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有力作用。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人才产出速度、人才输出质量、资金投入规模、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发展需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不相匹配,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应发挥各自的推动作用,力促东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促进环境设计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环境设计人才助力,既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9):154-155
当前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谈谈面对职教新体系,高等师范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当前国务院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职业教育如何强化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一直努力谋求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学生学习过程和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因此,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也要正确理解新常态、去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为经济新常态供给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指导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如何适应"旅游+"战略下全域旅游工作的不断深化,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正视的问题。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旅游+"战略,不断创新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政行企多方联动机制,通过探索学校学习和真实岗位学习相结合,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和学生多方共赢,为旅游类专业适应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但是接受职业教育仍然是多数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基于此,在对现行的政策制度中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发现障碍。针对障碍,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其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有机统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职业生涯导向,构筑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保障职业教育服务精准供给,构筑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产教联动机制;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筑现代化产业学院特色发展的多方共建共管支持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才,人才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目标的基础。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根据我国新常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