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母题相同,但在人物人格、悲剧精神和结局这三方面仍呈现出明显差异。无疑,这两部悲剧的不同特色与孕育它们的化背景密切相关。本对两部悲剧三方面的差异作了粗浅的分析并从化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悲剧中,有几个非常耀眼、鲜明的女性形象,如古希腊戏剧欧里匹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弧、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的苔丝荻蒙娜、中国古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蛾冤》中的窦蛾、高明的《雷峰塔》中的白娘子等,这几个女性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但人物各自的性格、行为、遭遇、反抗命运的方式却不一样。下面来粗浅地分析一下这几位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罗蜜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的结局比较,透过特殊中的一般和一般中的特殊,审视中西方悲剧鲜明的个性特征,并透过它们的特殊性觅寻发展轨迹中的共性,探求世界悲剧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对月亮的灰色透视,如同她对人生的灰色理解一样,独特而深刻。本文借对《金锁记》中月亮的描写分析,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概括了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反映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的一种深层心理,即对美好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吴正毅 《文教资料》2007,(36):26-28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与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和拉辛的《费德尔》一样,讲述了继母爱上继子的乱伦悲剧。从对三部剧作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雷雨》在借鉴西方戏剧技巧的同时,巧妙凸显了中国文化特色,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人物。  相似文献   

9.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名悲剧。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  相似文献   

10.
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勇于探索的民主主义剧作家,他的戏剧强烈而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学的主题,呼唤出被压迫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在《雷雨》和《日出》中,对蘩漪和白露这类知识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出路的探索可看出曹禺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成就及局限。  相似文献   

11.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汉译《诗学》对悲剧定义的关键术语翻译存在分歧。这涉及到对亚里士多德美学体系和古希腊悲剧特质的理解。古希腊悲剧的特质重在“严肃”,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是从医学上引申出来的。“卡塔西斯”作用主要是针对怜悯和恐惧而不是其它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与《苔丝》一样,《无名的裘德》讲的也是一个来自劳动人民中的年轻人的故事。他想在这资产阶级主宰的世上创出一条路,却遭遇各种烦恼和困难,最后悲惨地、不可避免地以悲剧了结一生。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阐述的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拟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来看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儿子与情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劳动人民家庭的影响,同时,剖析了莫莱尔家庭成员和家庭命运,从中看出他们的家庭悲剧是20世纪末工业革命这一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的不平等造成家庭悲剧.而家庭悲剧导致人物性格的扭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光流年》是阎连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对苦难的书写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凄婉动人的爱情、骨肉相残的亲情,还是三姓村不可预知的天灾等等,都能体会到作者渗透在文字底下的无奈与绝望。三姓村村民的一生都在与死神赛跑,渴望能够逃出"活不过四十岁"命运的魔咒。在三姓村中,对生的渴求是很多悲剧的源头,发生的悲剧大致可分为爱情悲剧、亲情悲剧、三姓村的悲剧。这三种悲剧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日光流年》悲情的叙事。  相似文献   

18.
《日出》中的陈白露与《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这一点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有质的区别。陈白露屈服、依赖于黑暗势力而自甘堕落,而玛格丽特却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并最终挣脱金钱的羁绊而追求真挚的爱情。因而,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玛格丽特则表现为信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试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雪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95-97,109
鲁迅提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把他的悲剧观赋予具体的创作实践,《呐喊》《彷徨》正体现了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平凡人的悲剧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人物灵魂深处的探索.揭示造成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主人公的主观原因,表现出特有的令人深思的巨大的思想深度;情与理的结合,包含着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鼓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斗争;悲剧性与喜剧性相交融,取得出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借以揭示《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反映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团境、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