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生活好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开始“讲究”了,讲究房子要装修得舒适一些,衣着要美观一些,食用品尽量精致一些……这些都是我们迈向21世纪、走向小康的标志。可是我们在“讲究”中,也应该把握好尺度。我见到一个电视片摄制组,下到基层后,先是讲究拍摄条件,将县里唯一的一台丰田面包车调去专用。后来又讲究住宿条件,在  相似文献   

2.
『磨』新闻     
“抢”新闻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笔者却主张 ,新闻不仅要“抢” ,而且要“磨”。“磨”———通往时效的门径“磨”的提出 ,看似与新闻特性有悖 ,其实不然。“抢”是为了新闻的时效 ,“磨”也是一条通往时效的好途径。“磨”新闻不仅成为一种可能 ,而且十分必要。“效果”并非越快越好 ,既然新闻媒体允许时间要求上的区别 ,新闻特性和新闻发布都要讲究“时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磨一磨”呢 ?要“磨”出时效 ,有三条必须注意 :第一 ,“磨”的对象要合适。一些动态消息、突发事件多侧重于“抡” ,而一些解释性新闻、重大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3.
带着感情写新闻,这是许多老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新闻工作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的要诀。有些新闻报道是一定要讲究“客观”的,不允许记在报道中流露出过多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但也有一些新闻报道,记如果带着感情进行报道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通讯、特写类的体裁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肖登俊 《大观周刊》2013,(3):184-184
要搞好冲刺阶段的复习,在有效时间内,使复习效益达到最大值,我们既不可等闲视之,草草应讨,也不可做拼命三郎,瞎搞盲干,必须要讲究复习策略。老师既要当好学生的学业导师,也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因此要格外珍惜和利用好学生“爆发”出来的能量,让他们飞跃得更高,进步得更快。  相似文献   

5.
文采主要是指文风、辞章修养同题。一篇好的新闻评论,不仅要做到思想内容正确,说理的方式也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苏东坡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古人讲的这些道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是纸媒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征也给讲“故事”提供了空间.深度报道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考虑选题本身是否适合讲故事,在此基础要讲究叙事,并灌注人文意识以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张力.  相似文献   

7.
讲政治要体现在版面改革之中胡曲年初,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实践告诉我们,报纸要...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的写作,讲究开头结尾“砍两刀”:开头要“抓”人,引人入胜;结尾要“留”人,让人回味。而新闻的写作导语的“刀法”通常比较讲究,结尾则“砍”得少见“功夫”,可谓“头”重“脚”轻。应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缺憾。笔者以为。一篇新闻要想写好,也应注意“砍两刀”。这样,可使新闻更趋完美,更能“抓”人、“留”人。 下面,从《人民日报》等报新闻报道中精选导语结尾几例,分别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1.
记者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曾说过:“要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者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与影响。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胡文龙 《新闻界》2000,(6):16-17,19
新闻评论有着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要发挥好这一功能并非易事,一要导向正确,二要重视并讲究宣传引导艺术。正如江泽民同志 1996年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目前,各媒体的新闻评论实践中,对导向正确这一要求相对比较重视;但是,对宣传引导艺术却仍然不大讲究,未免令人遗憾。诸如,一些言论常常离开实事讲空道理,套话连篇,满纸官腔,既不讲究…  相似文献   

13.
人参是药中之王,采撷人参要特别小心,不能对待萝卜那样,或挖或拔,而是要“刨根”,保持主根须根的完整。药性才好。新闻采访也是这样,遇到好的新闻题材,也要像刨人参那样,也须细心地“刨根”,尽量使它的“根须”完整。当然新闻讲究时效,但不能因为要快就“拔”,拔了一把叶子,对读者的滋补功能就会大大减少。有些新闻读来觉浅,我以为就是缺少“刨”的功夫,找不到尽量完整的“根子”。  相似文献   

14.
所谓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曾说过:“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恩格斯这里讲的行业道德也就是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曾说过:“要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与影响.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风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  相似文献   

16.
新闻文摘     
引导舆论要力求做到“三得” 在引导舆论上,新闻媒介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旗帜鲜明,在引导舆论上积极、主动、有力,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得力的舆论工具。二是要“得当”,就是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去人为地“炒热”。要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下毛毛雨,不必倾盆大雨。三是要“得法”,就是要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专栏的定位要“重点”也要“特色” 一个好的专栏应当具有内在的神韵。这种神韵应是一个“专”字,这个“专”字又是通过个性化来得到具体体现。专栏还讲究一个“特”字,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给受众以特别的感觉。特色是专栏内容定位的难点,但又是争取读者、占领市场的关键。《鹰潭广播电视报》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记者、通讯员常常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又要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因宣传效果不理想,还得重来。对这类新闻,我们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  相似文献   

19.
典型报道作为一种常规报道形式,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增强报纸的指导性、可读性,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就必须重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要抓活、抓好,让典型刻在读者心中,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即使你捕捉或选择了一个好的典型,但不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不讲究技巧,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报纸上刊登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这段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向我们严肃提出了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按照江总书记关于文风问题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把更好、更美的东西奉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