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作《文献分类学术语辩析》在《图书情报知识》连载之后,一些同志希望我能就一些名词术语整理发表。现就自己的一孔之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由于这些名词术语与过去的一些教科书、专著、工具书等可能有些不同,故称之为“新释”。 1.文献分类学:是研究知识载体的区分和类聚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就其研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分类理论研究;二是文献分类方法研究;三是文献分类法(即分类工具)研究。 2.文献分类:是指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属性及形式特征的异同,对文献进行区分和类聚的一种方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提出了文献的本质属性:知识属性;二是指出了文献的非本质属性:形式特  相似文献   

2.
有必要把图书情报界关于主题的不同表述规范一致。目前在图书情报文献中存在着对主题定义的多种解释,如有人认为主题就是“研究对象加研究观点。其公式为:内容=问题(或对象) 问题(或对象)的观点”。还有的观点认为“把论述的对象即事物,学科或问题都看作主题”不对,“因为,这样一来主题的外延是无限扩大了,但其内涵就所剩无己,主题不仅没有突出,反而被淹没了”。达两种观点都是要对主题的内涵予以限制,这种考虑是必要的。但是,限制必须适当,应该符合文献情报的特点,即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3.
吴昌合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126-128,139
从学科概念、学科研究内容、学科研究对象和应用等方面,深入剖析近年来出现的关于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新观点,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献分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全新的视角阐述文献分类学的学科定义。  相似文献   

4.
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分类事业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门学科必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仍在探索之中.最近有研究者提出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分类事业.此提法颇新,对之进一步思考后,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部分类法,并将推荐为国家标准。既然准备推荐作为国家标准,就应该尽可能完善,显示一个国家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对七九年初步修订的“中图法”,很有必要组织广泛的讨论,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认真听取使用单位在实践中的意见,重新组织全面的修订。为了这一目的,现将笔者近几年来在使用“中图法”中的某些心得、意见和想法,条陈于后。甲:关于社会科学诸大类中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研究一、关于社科各类的排列顺序和增加新大类问题的我见最近,白国应同志在《湘图通讯》(八二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社科图书的分类体  相似文献   

6.
(一)自1984年何鼎富同志的《期刊学刍议》一文发表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11月末,在国内各种期刊上发表的专门研究文献已达10多篇。对此,有的同志颇不以为然,并认为: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中有一种病态的“求新”现象,表现之一是把图书馆内部技术工作也称之为“学”,如期刊学。从根本上否认了期刊学的存在,与学术界的总方向似乎有一种反“求新”的现象。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存在,学术界公认的主要判断标志是该门学科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没有形成一套本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试图在期刊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以求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7.
文献分类学,又名图书分类学,是研究文献分类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中国文献分类学从孕育、萌芽、成长到成熟,大致经过了2 600多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与图书馆     
(续上期) 40多年,我从两方面治学.一是研究文献分类学;二是研究宏观图书情报理论.现在将这两方面的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钱亚新同志整理的杜定友先生遗作《图书资料分类法》一文,虽写于1962年初,但未得到机会发表,由于杜先生当时提出“类质与类素”的问题,虽曾引起一场争论,可惜未能继续下去,在新图书分类法理论研究上目前发表的论文不多,时隔二十多年我们认为发表杜先生此文仍有其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续研究老一辈图书馆学者的图书分类学思想,更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理论的研究。本刊今后仍将继续发表有关论文,希望图书馆界同仁踊跃参加并投稿。  相似文献   

10.
文献分类学是研究图书馆文献分类的原理、方法、规律和应用等问题,以方便人们按学科知识系统管理和利用文献的一门学科。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献分类法或是网络信息分类法,这两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伦理学是伦理学和新闻学嫁接的结果,是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科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在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包括新闻媒体的道德功能。上述两种意见的着眼点不完全相同,前一种意见的着眼点是一个,即  相似文献   

12.
我赞成周志卓同志应允许“一稿多投”的意见。理由有三: ①各新闻单位的受众对象不同,选稿要求也不同。比如一篇关于探讨振兴农场经济的稿件,兵团的报纸认为有发表价值,而自治区级的报纸和电台  相似文献   

13.
图书分类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一种比较传统的并带有一定权威性的观点,认为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①而在实践中,却又是把它作为一门带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看待,并明确宣布“图书分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②。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与散文的关系,新闻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近代报业为依附的新闻文体,最早是随着西洋传教士漂洋过海而来的,与中国的古典散文无亲无故”(《评“新闻散文同族”论》,这种意见,我们可以简称为“新闻散文无亲无故”论。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依上述第一种意见姑称为“新闻散文同族”论。现序列于下: 一、“散文并不等于新闻,但新闻都属于散文,真实的散文”(李学来《正确理解“新闻散文化”》。这种意见本于穆青同志的看法。1963年,穆青以寄晨的笔名在新华社《新闻业务》上发表《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其中说到:“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二、“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系统中的产供销关系》一文在《出版科学》发表后,有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并提出了一些补充修正意见,现将重要意见摭述如下。 关于产销关系。由于找到了建国后第一份出版社与新华书店签订的图书产销合同(1951年2月签订,3月1日起生效),了解了许多已经想不起来的情况。该合同第4条规定:“双方往来的方式分为订货和寄售两种;以订货为主,寄售为辅。”“甲方(出版社)如认为乙方(书店)之订货在数量上过少时,可  相似文献   

16.
陈天授、徐启平在《中国出版》1993年第壹期发表的《图书大系统和广义书评学》一文中提出了“广义书评学”的概念并加以界定。认为广义书评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图书大系统,而不只是书评本身,其研究目的是优化图书大系统,提高图书质量;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系统论和控制论。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凡涉及到图书编辑、出版、发行、流通、管理、评介的各个方面的总体可以视为图书大系统。三审制中的复审、终审只是编辑部门的反馈,校对是印刷过程中的反馈,但都是局部反馈,只有“评”针对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94年第4期发表了该校文献情报学系级师张志强撰写的《赵家璧图书思想研究》一文,张以赵家璧先生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实践为内容,对赵家璧先生丰富的图书宣传思想作了研究.他认为作为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编辑家赵家璧先生在实现图书选题、组稿工作的同时,对图书宣传工作同样给与了足够的重视,赵家璧的图书宣传思想具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07 ~2011年18种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分类法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文献量分析、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和主题分析,指出目前的研究热点,进而探讨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内图书情报界分类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前,业界曾经为“图书是不是商品”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人受意识形态的局限不承认图书是商品;有的人则认为图书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供求关系,当然就是一种有价商品。在当时的情况下,融合了两种意见,达成了“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目录学对象决定目录学内容,“目录学对象问题是研究目录学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所以,在目录学对象尚无定论之前,目录学界不会停止对它的研究。本文想就目录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活动问题作出综述。一、简略的回顾及诸说浅析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录学界对目录学对象问题时有研究。尤其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约1959——1964年),有关的学术论文出现不少,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还特就此问题召开过讨论会。“文革”期间,学术研究的停滞使得目录学对象的研究趋于零。而自1980年至今,研究目录学对象的气氛又渐浓起来。曾先后出现目录学成象的“图书说”、“目录说”、“图书与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