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3年初,《细胞》(Cell)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中首次报道了多个与乳腺癌风险位点密切关联的癌基因表达,并且证实了遗传多态性通过"顺-反作用"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特约评论员认为,该研究"照亮了癌症易感性位点的生物学机制"。更令人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绝大多数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一篇洋洋洒洒长达13页的科学论文在美国著名的学术刊物《细胞》上问世了,正是这篇论文引发了后来所谓的“巴尔的摩”事件。论文的题目是“在含重排Mu重链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中内源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程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份子细胞》日前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王纲研究组的一项新发现:中介体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基因表达控制,还能参与核糖核酸(RNA)的“加工剪接”。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10,(12):7-8
无赖细胞(rogue cell)也叫捣乱细胞,是入侵体内或不受控制的不良分子。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被称为穿孔素(Perforin)的蛋白质可在细胞膜上打孔,从而杀死体内的无赖细胞。他们发现的这种“刺杀”机制有助于研发提高免疫力或是根据需要抑制免疫力的新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公布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民国学界存在两种基本认识,一派信从唯物史观,是为“理论派”;一派接近实验主义,是为“材料派”.最初理论派高调亮相并占压倒性优势,材料派也浮出水面但声势不显.后来为矫社会史论战之弊,实验主义开始抬头,至《食货》创刊而居于主导地位.经过《食货》上的辩论,两派达成基本共识,在理论与材料之间执两而用中,最终将经济史研究引入正轨.这一结局的出现得益于《食货》上已建立起一种学者间正常的对话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书是由虎有泽等联合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论文集.该书中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探究,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等;也有基于具体实例的分析,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以乌拉特后旗为例》等;同时,既有对古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以契丹人为例》等;也有立足当前背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探讨,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Cell)发文多篇“,就像井喷一样”,成就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梦想——再次登上了《细胞》殿堂。早在1980年,我国的陆德如和王敖全、戴秀玉在该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大肠杆菌中转座子2转座特性》,成为大陆学者结缘《细胞》的初始之作,他们也当之无愧的成为“《细胞》文章中国第一人”。陆德如,苏州洞庭东山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细菌遗传学的学习和研究。1976-1978年赴瑞士日内瓦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开展可移动遗传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8.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学科和支撑学科的现代医学的前沿阵地之一.2012年,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聚焦中国》中提到,“天然免疫研究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研究者们可能将毕生精力集中在一个受体或信号通路的研究上.他们的希望是,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的了解能够引导人们更好的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9.
鞘氨醇磷酸酯(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信使,关于这类脂质信使在核内如何调控基因表达及在细胞质中如何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机制尚未明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副研究员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Sarah Spiegel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在该领域研究连续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9月,该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S1P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内源性生理调节因子,HDAC是S1P在核内的直接作用靶标,S1P通过调控HDAC,进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2010年6月24日,该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上阐明了S1P在NF-κB信号通路上的调控机制,即TRAF2是S1P在胞内的一个新靶点,S1P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激活TRAF2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辅助因子,该研究提供了一个RIP1上K63位多聚泛素化调节的新模式,并且阐明了SphK1及其产物S1P在TNF-α信号通路和经典的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S1P在调控基因表达和TNF-α信号通路和经典的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的新机制将为发展新型HDAC抑制剂,开发抗肿瘤、炎症及免疫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新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4,(8):6-10
近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下称“健康白皮书”)称,2012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0307例,比上年增长了3.22%.这意味着2012年北京市平均每天有110人被确诊为癌症.而10年前,这一数字约为平均每天63人,相当于10年增长了近一倍.癌症也称恶性肿瘤,是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相关数据表明,恶性肿瘤已经连续7年成为北京人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1100多公斤?为寻找确切答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 于去年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到了一起。 截至2000年底,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共测了近5亿个碱基对,找到了 352个与抗性基因相关的位点、2269个与蛋白受体激酶相关的位点、2263个与激素代谢相关的位点。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位点,而光合作用与超高产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目标是获得90%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的基因,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 科学家们希望用3年到5年时间实现从水稻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甚至大田种植,闯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产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伦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阻止人体细胞老化的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不仅能防止人体器官和组织的老化,对攻克癌症等疾病也有实际意义。负责这项研究的塔索那斯博士说,通常,人体细胞都含有一种“计时”功能,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就缩短一点,待其完全消失后,细胞即走向死亡。为了克服这一倾向,他们在染色体末端放置了一个微小的“帽子”,将细胞中的端粒DNA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使细胞无限地分裂下去。她说,这项技术的关键是一种称为RAD51D的分子,该分子具有影响细胞…  相似文献   

13.
当肿瘤蔓延时,一个癌细胞是如何转移的?细胞分裂和免疫反应过程中,力是怎样发生的?让心肌细胞一致跳动的力学机制是什么?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开发出一种使加在细胞表面的力”可视化”的新方法.让人们能实时且详细地直接“看到”这些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方法学》上。  相似文献   

14.
黄家荣先生的《经络漫议》一文(2000年第9期),对经络学说乃至对中医学的整个理论基础持否定态度。近20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着经络研究的进展情况,形成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今借贵刊一角,写出来与黄先生商榷。中医典籍《灵枢》定位于躯体外周“分肉之间”、分布上“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功能是“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经络,涉及一种待查的物质、能量、信息传输机制与联系调节机制。经络实质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有无传输机制特别是物质传输机制的外周结构基础;按黄先生的话说,即有无“物质通道”。在经络实质问题上,几种主流…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5,(12):40-40
动物的动脉搏动可使血液从心脏流至全身各处,但与此类似的机制并非动物独有。俄罗斯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某些植物体内也存在“脉动”,这种生理活动可以被干扰能量交换的物质和神经介质调节。据俄《消息报》最近报道,科学家早已知道,植物吸收和排出水分的活动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每过数分钟交替发生一次。研究结果显示,乙醇胆碱能刺激向日葵根系的细胞,促使其更有效地吸取水分并胀大,或者收缩从而排出水分,根系“吞吐”水分的不同步特点格外明显。而能使植物细胞的能量交换减缓的物质,可以影响向日葵根系细胞的超微结构,使其吸收、排出水分的活…  相似文献   

16.
信息     
《科学》最新内容 细菌的感染机制 两项新研究为引发几种致命疾病的感 染机制带来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机制是一 个类似针头的结构,它将细菌引发疾病的 蛋白输送到宿主细胞中。这个结构被称为“注射体”,带有这个结构的细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包括鼠疫、志贺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伤寒以及婴幼儿腹泻。志贺氏菌 病每年造成约100 万人的死亡,新的研究 解释了志贺氏菌在进攻时如何保护自己。 Nicholas West 和同事用了一个矛和盾的 比喻。这个细菌用它的注射体进攻宿主, 激起肠道内膜中大范围的炎性反应。为了 保护自身不受与发炎有关的抗…  相似文献   

17.
钟枝政 《科技风》2023,(11):41-43
为了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全要素评价育人”机制,优化职业教育评价生态,助力育人质量全面提升,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推行了“人人技能过关考核机制”,教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大幅度提高。结合《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笔者对技能过关考核在《汽车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也进行了若干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可变聚腺苷酸化产生的串联3’UTRs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在细胞内影响mRNA稳定性、翻译和移位。多项研究已发现在多种生理状态下出现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切换。然而.这些研究仅聚焦于两个已知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和几个候选基因。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利用最新的第二代序列分析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19.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抗旱性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干旱胁迫感知、信号传导及引起植物细胞水平生理反应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等方面论述了植物抗旱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