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鸿莉 《林区教学》2008,(5):105-106
英汉数字具有模糊性。英汉数字模糊性语义的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文化背景、习惯背景和语境背景,并采取灵活贴切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7,(6):52-5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在英汉日常用语和文学作品中,一些原本表示精确数目的数词在语义上出现模糊,从而表示非精确的数目。英汉语言中语义模糊的数字及其呈现的意象存在着部分对应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数词语义的模糊性,既能反映英汉语言文化的共核部分,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彰显不同语言文化的各自特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数字类习语.基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数字特有的模糊性及其体现的美感,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找出翻译数字类习语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小凤  徐晨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71-73,105
翻译是语际间相互转换行为,所以应该研究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现象。本文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探讨了英汉互译过程中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模糊语言现象翻译策略,并通过一些典型的英、汉语翻译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文学翻译以及应用翻译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由于客观世界包罗万象,而表达概念的语言则相对滞后,所以人们表达的语义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它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正常交际对这种模糊性的需求在语言中的反映,模糊语言学的诞生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已失去其精确的指称意义,向模糊语义转化.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数字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词通常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与数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达的准确性,具有严格的界限与确定性.但另一方面数词语义本身具有模糊性,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从中西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英汉数词的语义模糊性,并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语用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英汉数词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用数词来表达精确的数目,而数词在其极度精确的语表下同时也寓有极其模糊的含义。本文就英汉数词模糊性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表现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朦胧诗代表的顾城的诗,语义上具有朦胧诗语言的典型特征模糊性。从修辞学角度探讨其诗歌的语义模糊特征,可以从词语、句式和辞格三方面的运用上入手。顾城在选词时常常选用对题旨有偏离的词语;在句式选用上常常用短句、松句和口语句式,而少用长句、紧句和书面语句式;在辞格方面运用大量能增加语义模糊的辞格,其中较典型的是移就和易色,二者与比喻、比拟、夸张等常见辞格结合使用,对增加顾城诗歌的语义模糊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而从出现人类社会以来,数字便与人类的一切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精确性是数词的基本属性,但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数词被赋予了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在日常用语和书面语中,往往要借用数词表达的模糊性。本文拟就谈谈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英汉翻译的模糊性及其特征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看 ,翻译的实质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思想 (意思 ) ,因此 ,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看 ,翻译有两个步骤 :一是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 ;二是用译文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必须运用语言这一载体。语言有一基本特性——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包括语音的模糊性、语法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等诸多方面。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引起英汉语言翻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英汉语言翻译实践中俯拾皆…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人类语言的模糊性在词语的意义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本文试从模糊语义的定义,表现,特点及模糊语义和语境的关系等各方面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词的语义和语用具有模糊性。据此,探究了数词模糊性的具体表现,文化对数词的翻译限度的影响,阐释了英汉数词翻译的方法:同义表达借用法,变动数字法,解释性翻译等。  相似文献   

14.
数词的语义和语用具有模糊性。据此,探究了数词模糊性的具体表现,文化对数词的翻译限度的影响,阐释了英汉数词翻译的方法:同义表达借用法,变动数字法,解释性翻译等。  相似文献   

15.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万事万物都具有无限性,词汇的容量却是有限性,而在无限的客观事物中,任何词语都不可能拥有一种意义,不但会存在多义性,而且语义之间有交叉性。从某种层面上讲,语义的模糊因产生根源不同,它的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理解分析,然后探讨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语义本身的模糊,二是转化来的语义模糊。  相似文献   

17.
语义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学作品离不开模糊语言的运用,语义的无限衍生不可避免,这也是同一个文本会有多个译本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语言模糊性的特征和表现等角度分析欣赏霍克斯、杨宪益和乔利三位翻译家的译本所塑造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语义模糊性决定了人们对文本翻译本质的认识,决定着人们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但模糊必须体现建立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把握原文、精通译语,才能恰如其分地重构原语的模糊含义,从而跨越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8.
裴如正 《海外英语》2013,(22):174-176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这种属性在英汉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模糊数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皆有体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基于语用对等的理论,该文就英汉互译中对于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说明翻译中就数字模糊以及其语用功能给与考虑的重要性,以此为从事口、笔头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宇宙万事万物,不仅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和语言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运用中。许多情况下话语所传达的信息,不要求精确,而是要求适度。词义的模糊性适应了表达的适度性要求,就是指表述时所选择的词语和所要表达的信息程度相当,而不是完全切合。因此,人们常常选择模糊性的词语来组织话语,表达信息。从俄语语义的类属或范畴的角度来探讨词义模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征的需要,是翻译美学的需要.接受美学应用于模糊翻译中应注意培养英汉语言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