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审美态度情绪化、审美感受敏感性、审美趣味差异性等特点。语文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使其形式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以构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艺术审美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将严重地侵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如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有健全的精神人格?教育家们希望通过教育,尤其是艺术审美教育来陶冶学生的人格性情,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改变和医治社会的心理变态现象,整合人格功能的某种缺陷。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愉悦情怀,充实生命;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激荡精神,滋养心灵;丰富蕴涵,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避免中学生人格缺陷,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历史教育功能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的体现。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熏陶,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审美人格倾向的培养与审美人格培养的途径,将其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形成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新大纲”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处在世界观和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的美育培养和引导,对于形成中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审美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让美丽走进语文课堂呢?通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之门。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避免中学生人格缺陷,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熏陶,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视障少年儿章与同龄中学生相比,缺乏审美观察力,知识面狭窄,分析认识能力有限。而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陶冶视障少年儿童的情感,启发其心智,净化其灵魂,补偿其因视觉缺陷造成的审美能力的不足。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急剧变化、心理逐渐成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意志行为的自控能力较弱,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其中,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品质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健全人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健全人格是健康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审美能力是人格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审美教育为健全人格的生成提供动力,在人格的发展中培养个体顺应环境的能力。审美教育不仅自身参与健全人格的建构,还有助于人格结构中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忽视了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美的情操的培育和美的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也应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其审美素质。本文主要以教材中的《边城》为例,来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其自身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在中学生道德教育当中加入人文教育的培养,对健全中学生身心培养,促进中学生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分析方式,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学生实现人格发展和对校园教育形式完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健康的人格,甚至可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常态的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了解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和出现人格障碍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本文从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和出现人格障碍的原因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爱情需要启蒙教育,对中学生实行爱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情教育能让学生成为有责任心和审美力的人。我们应通过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主题的课文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语文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掘语文课本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中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相对偏弱,面对社会现实,很多学生会感觉茫然无助,有时甚至无法明辨是非。鉴于此,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在我们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正>要探索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有必要先了解语文美育的特征,明确教育的本质和语文课的意义。结合语文美育的特征以及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审美感悟与思辨能力,塑造健康人格。一、挖掘教材,渗透濡染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美的因素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启发、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体裁中去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中始终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之间的不统一性。中学生在审美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审美偏爱的逃离、审美能力的可疑和审美人格的缺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者一方来说,既有理论观念上的误区,也有实践操作层面上的不足,当前语文教育界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在理论研究和施教实践上都远未形成明晰的共识,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需要启蒙教育的,对中学生实行爱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情教育能让学生成为有责任心和审美力的人。我们应通过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主题的课文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人格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应根据社会现状、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创新人格教育,其重在实践,旨在心灵改造和人格建塑.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 ,中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 ,培养发展各种能力 ,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消除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一、人格适应不良的成因及危害(一 )人格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所谓人格适应不良 ,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 ,或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据调查 ,导致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首先 ,现在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几乎都是父母加独生子女 ,居住环境也是独门独户 ,邻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