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读多思多练──谈小语讲读课教学银川市新城区教育局丁凤琴讲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讲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成了“讲听课”。教师绘声绘色,口若悬河,学生呆听、呆记、...  相似文献   

2.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两种偏向:一是不放心型——与讲读课文一样教,二是放任型——自读课文,学生自己读读而已。这两种做法都不足取。自读课文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思想认识上,要与讲读课文一样重视。从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看,一个单元相对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能充分体现课文结构的综合性、序列性与教学性的原则。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将“单元知识和训练”、“思考和练习”的训练点,与篇章教材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如果与讲读课文一样设计教学过程,面面俱到,老师加班加点讲,学生越听越厌烦,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6.
朗读训练是目前小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以前,我总以为讲读课文是要以老师的讲为主的。特别是那些比较有“讲头儿”的课文,我总是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作具体细致的讲解。后来,我注意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为主,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可爱的草塘》(六年制第十册22课),通过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和富饶。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活泼,富有浓厚的乡土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重大,因此,如何处理很值得研究。课内“自读”是在“讲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老师既不能全包全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要适当引导,酌情点拨,让学生在自读中质疑、释疑。在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上,我的尝试大体如下: 一、忆读:忆读就是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大致在体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必须对三类课文进行研究现在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有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类教材,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设置三类课文,既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和扩大了知识面,又不加重教学负担.为此,就要正确处理三类课文,既不能不管课文类型,统统上成讲读课,又不能抛开自读课,只上讲读课.应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明确各类课文所承担的职责,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从讲读课的角度去思考,着眼于老师的讲,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要注意三类课文的区别,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覃玉良 《中学文科》2009,(13):21-22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一两篇自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领悟文章。但许多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读,往往按讲读的方式帮学生分析、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读的机会,只能一味听老师讲解,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读课文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和辩论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思中悟、辩中明、说中得。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一两篇自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领悟文章。但许多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读,往往按讲读的方式帮学生分析、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读的机会,只能一味听老师讲解,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读课文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和辩论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思中悟、辩中明、说中得。  相似文献   

12.
镇教委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参加听评学习。他们的授课套路基本相同:让学生诵读课文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鼓励学生随便发言,不需举手。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只负责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读课文。在评课时,大家一致称赞教学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评课后,我感触颇深,语文课上以读为本应予肯定,但教师是否需要“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  相似文献   

13.
讲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山西郝金瑜,赵山中小学语文讲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写作打下基础。如何处理讲与读的关系,安排讲与读的程序?我认为应抓住一个“读”字,做到以读为主。确立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就是教师在讲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着眼于阅...  相似文献   

14.
“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便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有“讲读”和“阅读”两种,过去我把这两种课文同等对待,都进行“精细讲解”,这样费时多而效果又不好,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据了解,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课时,碰上阅读课文又干脆不上,甩在一边,走向另一个极端。本学期以来,我认真思考了“阅读课”应该怎样教,以及讲读课与阅读课教学方法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的问题。讲读课以“讲”为主,要有讲有读。讲是讲清字,词、句,以分析课文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除了老师精讲以外,还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的机会。阅读课以“阅”为主,重点摆在“阅”字上,主要是让学生预习和自学,教师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6.
“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便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是“讲”的重要,好的“讲”,可以振聋发聩,使人茅塞顿开;不好的“讲”,则会弄得人昏昏欲睡,如堕五里雾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的重要。得法的读,可以使人学富五车,文笔惊人;不得法的读,则如“小和尚念经”,浮光掠影,收效甚微。因此,认真研究“讲”的技巧、“读”的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将课文分成讲读、自读两部分,以讲读课文为主干,为脊梁,以自读课文为枝叶,为皮内,这一基本构架是既符合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又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从孔夫子杏坛讲学,这个“讲”字已有近三千年历史,从颜渊等七十二  相似文献   

18.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学生的求知趋向、心理特征、学习要求和自学意识,我试行了“讲读课文由教师精讲,自读课文由学生略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完美结合的预期目标,进一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等教育思想。我的具体教法是:  相似文献   

20.
1995年3至6月,我在全省各地听了40多节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从整体入手”,上课就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应该分为几段?”然后,逐句逐段地提问、回答,偶尔也作一些讲解。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都要求复述课文思想内容,学生多是以读代答。这样讲读课文,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提问,还要用一些话语将其串连起来,教得颇不轻松;学生被动读书,被动答问,学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