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芳 《考试周刊》2010,(28):25-26
阿赫玛托娃是二十世纪俄国的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她的诗歌风格耐人寻味,独特的意象令人惊叹。诗人一生写过多首爱国诗,本文选取其中两诗首《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和《故乡的土》进行解析,探究阿赫玛托娃的故土情节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宋晓杰于20世纪90年代踏入诗坛并逐渐成熟,她的诗充盈着细腻温婉、自然纯净的气息。女诗人于生活的关注、体察中提取诗歌主题,展现诗人心灵世界的不同侧面。文章从岁月轮回、季节转换、故乡热土三个层面来阐释宋晓杰的诗歌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3.
“流浪”,在这里是对知识女性所固有的生存处境和基本心态的典型概括.从台湾女作家三毛唱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到中国大陆当代女诗人伊蕾的吟叹“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现代女性寻求精神家园的呼声穿越时空,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罗雨是近年来活跃在诗歌舞台上的一个80后女诗人,但是她的诗歌却并非关注的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更多的是关注同属于这个时期的“这一代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并揭示出了他们的“空心人”身份,她有意识地通过故乡、亲人、爱情等几个方面的抒写,较为成功地将人性的挣扎等各方面揭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中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女诗人伊丽莎白.布朗宁内心深处生与死、痛苦与挣扎、感激与柔情的交织。它们记录了爱情火苗的点燃、熄灭、进而复燃成熊熊烈焰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瘫痪在床,青春已逝的女人,女诗人曾自卑过,彷徨过,犹豫过,也曾忍着悲痛拒绝过情人爱的呼唤。因为生活中的不幸让女诗人“生怕这颗心一经接触,就泄露了悲哀”。然而爱情如火(loveisfire.)她那不知疲倦的情人的爱情唤醒了女诗人内心沉睡的爱情之花,帮她摆脱了疑虑和哀怨。女诗人勇敢的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爱也奇迹般地让瘫痪的女诗人站了起来。面对美丽的爱情,女诗人忍不住用呼吸、眼泪、和微笑去赞美和回报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爱情如此美丽”,“如果上帝允许,在死后,我将只有,比现在更深的,爱你。  相似文献   

6.
南宋爱国女诗人蜂起,无论从创作队伍的人数上,还是从诗歌内容的深广方面看,都是空前的。特殊的时代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南宋女诗人们在我国妇女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悲歌。由于南宋女诗人身处社会不同阶层,经历不同,其爱国主义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一剪梅>和19世纪美国女诗人埃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进行对比分析,管窥两位女诗人写作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笔锋为后人留下了1 775首富有独创性的诗歌,写出了女性对自然、爱情、死亡等方面的独特感受。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以其婉约而不失豪放的风格叙述着人间甘苦。两位女诗人在不同的国度里通过诗歌寄予了女性共同的认知与体验。笔者欲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两位女诗人诗歌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比照分析,为其诗歌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女诗人在她们的诗歌中使用了很多植物意象,这些植物意象能够反映女诗人的群体特征与情感世界。唐代的女性诗人比男性诗人更专注于抒写自然界的花草,她们在抒写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被男权社会压抑的自我。女诗人们用花来比喻自身,将自己的形象与诗中的花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她们如同花一样摇曳在诗的唐朝。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女诗人的诗歌创作,是诺贝尔奖诗歌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获诺贝尔奖女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诗歌创作的价值与理想追求。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手法的角度,梳理并分析了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奈莉.萨克斯、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发现女诗人诗歌创作表现出一种诗歌文本智性化、意象抽象化、善用隐喻、讽喻的技巧倾向,这种创作倾向可为当下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坚守传统诗词创作的女诗人在时变中打破传统文学话语体系,让创作焕发出新光彩,潮汕女诗人在文化转型期的诗词创作尤值关注。潮汕地处地南沿海,崇尚儒学,晚清以来社会呈现新旧并存、中西交汇的多元特征。女诗人深受传统文化、地域语境、时代观念的影响,诗词创作题材更为广阔,情感更为丰富。潮汕女诗人卢蕴秀、游郁英、许心影等的诗词创作涉及纪事诗、山水诗、纪游诗、怀古诗、赠别诗等,既反映近代潮汕地区的文学风貌,亦可窥视地处东南沿海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分析其创作的诗词,可发现创作时的艺术风格、价值观念与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相密相连。考察这一时期潮汕女诗人群体风貌,对重构近代地方文学景观、理解近代岭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有着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时间地理学方法、生命历程理论观点与文学地理学思路,分析潮籍女诗人许心影小说《脱了牢狱的新囚》的时空建构与景物意境。小说的时间建构是浓缩的,由夏天到秋天;主人公翁曼罗的活动轨迹由故乡到厦门鼓浪屿,再到上海和南洋;在心理空间上经历了脱了牢狱又成新囚。小说的空间建构与作者的生命历程空间具有同构性。在景物意境方面,体现了"景由心生"、"境由心造"的自然景物与心理活动的高度交融。  相似文献   

13.
讲授《离骚》,自不能不论及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至此,或许有人顺理成章地要问:屈原是男性,那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诗人是谁?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诗人又是谁呢?在世界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最早的女诗人是古代希腊的萨福(Sappho)。但其实比她约早半个世纪,我国的许穆夫人就已经进行诗歌  相似文献   

14.
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在今人张璋、黄畲合编的《朱淑真集》(本文所引朱淑真诗词皆出自于此书)中,“花中君子”梅花是被她吟咏的最多的。朱淑真以她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我们塑造了风格独特的梅花意象,蕴涵了女诗人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女诗人的孤独情感,在梅意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张宗刚(评论家。诗人,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今天为青年女诗人苏宁的长篇散文体小说《平民之城》举办研讨会,这是我们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首次为校外作家举办研讨会,很有意义。没有一流的评论家,就没有一流的文学家,今天到场的评论家阵容整齐,令人振奋。苏宁原名刘凤莺,辽宁铁岭人,现居江苏淮安,17岁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著有诗集《写给青春》、《唱歌的马兰花》。《平民之城》通过对准安风土、民俗和人性的书写,表达了作者旅淮多年的深挚情感。她的笔名“苏宁”,即是第一故乡“辽宁”和第二故乡“江苏”的合称与简称。现在有请诸位专家对本书点评。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的天才女诗人,被布罗茨基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茨维塔耶娃早期诗歌中不乏诸多美丽飘逸的意象,于孤傲之中透着高远灵动之气。女诗人创作于后期的《屋子》一诗,与其早期诗歌相比,主要意象貌似普通平凡,却反而因之独具特性。女诗人赋予"屋子"一种独特的苦涩沉重,孤寂坚忍,颇为契合她后期整体的创作和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宫怨诗以作者身份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女诗人的自我抒发与男诗人的代言之作。女诗人包括有名号的后妃、和亲的公主、普通的宫女三类。这些女诗人的宫怨诗可以说是女性话语的自发者,以我手写我心,真实地透露了她们的心声,其诗歌中哀怨的内容不同而艺术风格相近,都呈现出明显的女性色彩的情感基调和抒情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故乡     
梦的故乡在夜里,花的故乡在枝 头,白云的故乡在天空。 蟋蟀的故乡啊,在草丛。 孩子说,妈妈,我的故乡呢? 妈妈说,你的故乡在妈妈的臂弯 里。 草籽的故乡在土里,蜻蜓的故乡 在荷叶上,小舟的故乡在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