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阳 《中国考试》2003,(2):4-27
“深刻”要求的具体解说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主旨的要求。为什么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呢?因为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考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  相似文献   

2.
“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它要求文章有丰富的情感和开阔的视野,富含厚实的思想和文化沉淀,能启迪人生,塑造心灵。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中“深刻”的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进一步指出:“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  相似文献   

4.
考测点导航关于“深刻”,首先要了解《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深刻”的要求,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阐述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深刻”的要求,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阐述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使考生作文写得深刻透彻,重要的是必须指导学生在多方面进行挖掘。下面以“志向”为话题的作文为例,就如何指导考生在作文中做到“深刻”进行简要的说明。一、指出现实意义“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对现实有指导作用,作文是为现实而写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引导学生指出其现实意义。很多学生写作时缺乏对现实意义的分析,文章显得肤浅。如能引导学生挖掘话题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7.
何效明 《新高考》2004,(6):11-11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深度的文章。这需要考生对作文材料或话题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映力和生动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不仅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本质性要求的深刻揭示:要求创造出符合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生产力;要求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并推进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要求党的先进性必须不断提升,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求党的宗旨必须更具高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进程;要求中国的发展必须同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联系;要求必须不断地更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认识到这七个方面,才能理解“三个代表”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忆校园往事,有些事已经淡忘,而有些事却让人念念不忘。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德育也有“肤浅”与“深刻”之别。肤浅的德育,仅有德育的躯壳,而无德育的灵魂;很少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让学生产生道德期待和道德追求。“深刻德育”是一种能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深刻而恒远影响的德育形式,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情感,旨在挖掘和彰显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使学生体验人类心灵的博大。  相似文献   

10.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是这样解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  相似文献   

11.
甲练前导引高考作文怎样寸能“深刻透彻”。一、“深刻透彻”解读关于“深刻”,首先要了解《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如果说“中心突出,见解新颖”是立意的较高级的要求,那么“感悟思辩,深刻透彻”便是立意的最高级的要求。倘若  相似文献   

12.
《让"深刻"成为作文的得分点》:高考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命题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客观趋势。因此,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得在"深刻"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深刻"的要求呢?本文给出了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李镇西 《班主任》2013,(3):63-65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青铜葵花》,读到作者曹文轩在序言中的几段话。他说,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深刻”,而且这“深刻”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是“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揭批邪教组织“法轮功”的深入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场复杂而尖锐的斗争。“法轮功”从1992年5月开始传播,出笼才短短几年,恶劣影响越来越大,反动本质越来越暴露,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第一,实行教主崇拜,大搞新的造神运动。同国内外所有的邪教组织一样,李洪志“法轮功”的出发点就是搞个人崇拜,先将他自己神化,建立一个以他自己为教主的邪教组织。李洪志说自己八岁得“上乘大法”,具有许多特异功能:“有搬运、定物,思维控制、隐身等功能”;能拯救人类、拯救地球、能椎迟地球爆炸时间;还有把“法轮功…  相似文献   

16.
《南昌教育》2006,(3):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考点精讲] 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标准的第一条。下设三个评分点: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即要求高远的立意和完美的内容达到高度统一,能透过文章内容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记叙文能  相似文献   

18.
这篇漂亮的创新作文,有两点颇值借鉴:一是形式准确科学。文章紧扣话题,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用“菜肴制作”的形式来表达;将交流的重要性、交流的方法抒写得妙趣横生。二是语言简洁优美。文章打破传统作文重形式轻内涵的写法,在语言的表达上有新突破,将交流的方式与交流的效果写得全面而深入,如“将‘善意的目光’嵌入鱼眼”中的“嵌”字,“在鱼身上淋上‘换位思考”’中的“淋”字等,言语不多但准确传神,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有这么一条:“文句有意蕴”。“意蕴”指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蕴”的解释是:“内在的意义;含义”。那么“文句有意蕴”就是要求文句富于内涵,有概括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表达上要形象而深刻,言简意赅。什么样的语言才有意蕴呢?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引进“宽进严出”办学模式的深刻教训李啸虎发展中国家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宽进严出”办学模式,使其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获得空前发展但结果却以沉重的代价换得沉痛的教训。在国际教育文献中,它以“失误教育”(M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