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数国内和国际新闻由新闻通讯社供稿。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讯社。通讯社可以使大报节省搜集国内新闻的费用。国家通讯社可由政府控制,筛选面向国人的消息。部分通讯社为地区性通讯社,即向本国和其他国家提供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新闻。此外,还有世界性通讯社,不仅提供本国新闻,还报道世界各地的消息。通讯社之间可有协议,互换新闻。现在,我们先介绍六大世界性通讯社。在全世界公众所得到的国际新闻中,有  相似文献   

2.
《简讯》     
美国据美国1983年7月2日出版的《编辑与出版人》周刊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正筹建世界上第一座广告博物馆,现已拨款55000美元作为它第一年的陈列和管理费用。日本亚洲通讯社组织执行理事会10月26日在东京开会呼吁国际新闻机构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来自亚洲十个国家的通讯社代表讨论了如何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加强新闻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从战争年代的“窑洞通讯社”到和平时期相对封闭的国内通讯社,再到当今跻身于世界四大通讯社之列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发展史,是几代新华人对有中国特色世界性通讯社客观规律艰苦探索的历史。 三个基本规律是通讯社的本质属性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照通讯社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因为:一、要把新华社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争取未来的更大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而这个理论的核心莫过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关于通讯社客观规律的理论。二、面对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通讯社的干部职工开始重新确定通讯社的座标和方位,寻找通讯社的优势和出路,即必须按照通讯社的规律办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三、按通讯社规律办事,具有很  相似文献   

4.
新闻贵在于一个“新”字,如果没有时效也就不称其为新闻了。因此,世界上不论是大通讯社还是小通讯社无不一直在为拼抢新闻的时效而进行激烈的争夺。争先抢发新闻固然是每一家通讯社的天职,然而,在国际新闻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已不只是光拼抢信息性的新闻了。当然,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公众认为是世界性的通讯社来说仍然在为新闻时效、发稿数量而进行艰苦的拼搏。然而,这正是走向世界性通讯社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发稿时效和数量上都胜别人一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逐步跨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世界性通讯社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世界性通讯社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简史苏联通讯社——塔斯社,是一个后起的世界性通讯社。与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比较,塔斯社是比较年轻的,至今只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有一个彼得格勒通讯社(普塔社)。这一通讯社是国内通讯社,它的新闻受着当时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控制。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社,摆脱了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影响,开始开辟获得国际新闻的道路。俄国最早的一个通讯社,是1894年在彼得堡建立的俄国通讯社。1902年,俄国政府另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世界性通讯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争夺受众、扩大影响的手段,并在全球范围内酝酿着一场新闻媒体的重大变革。在网络时代,世界性通讯社的内涵、外延、指标体系、采编方式、经营策略、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因此,研究和探索网络时代世界性通讯社发展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规律,对于把新华社建设成更大、更强的世界性通讯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书讯     
《世界新闻史纲》陈力丹著的《世界新闻史纲》,7月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研究者出版的第一本世界新闻史专著,它包括世界新闻史概述和16个主要国家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的历史及  相似文献   

8.
在约旦访问的日子,我们有机会同王国新闻次大臣、通讯社社长和报社主编会面,还参观访问了几个新闻单位,具体了解到约旦新闻界的一些情况。约旦是个只有二百七十万人口的小国,它的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直接由王国政府掌握,对新闻部负责。但是约旦的报纸和期刊却大多属于私人所有。 1921年以前,约旦尚无自己的报纸。政府和读者只好求助于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埃及出版的报刊。现在,约旦有七家周报和四家大型日报——《宪章报》《舆论报》《人民报》和《约旦日报》  相似文献   

9.
8月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65周年(2923)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采访法》,邵飘萍著,《京报》馆出版。一飞 S月IB((党报工作方针》发表40周年(1048) 9月1日《休育报》(现改名为《中国体育报)))创刊30周年(1055) 8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音30周年(1958) ,月25日廖承志同志诞生80周年(i,08) 廖承志同志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12月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翻译工作。后任《解放》周刊秘书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1041年在香港出版的《华…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1980年12月统计,外国驻京记者为88人,来自29个国家的70家新闻机构。其中美国驻京记者13人(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杉矶时报》、《迈阿密先驱报》、《新闻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各1人);英国驻京记者5人(路透社2人,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报》各一人,《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合1人);日本驻京记者20人(共同通讯社3人,时事通讯社、《朝日新闻》、《每  相似文献   

11.
继《新华社英文采编体例》出版之后,《新华社中文采编体例》的编撰工作开始启动。这是新华社为适应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需要、从创新和规范两个方面加强采编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 “采编体例”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它主要属于“规范”层面。 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同志说,新华社的新闻业务改革从总体上考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的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华社根据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要求,努力发展以电传供稿为主的国外供稿业务,改变了过去新华社对外新闻发稿“上天”多、“落地”少的局面,在国际新闻市场初步站稳了脚跟,以具有中国特色和反映第三世界正义的呼声、合理的主张的世界性通讯社,向西方通讯社发出挑战,展开竞争。这标志着新华社正在经历一个从国内通讯社向世界性通讯社转变的历史性进程。改革开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新华社肩负着向国内、国外发稿的任务。对国外,新华社较长时期主要是将英文新闻发向天空,由各国通讯社抄收,根据它们各自的需要将抄收到的新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些新闻刊物上有文章或资料提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邵飘萍1918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辑社.而据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载,已知的最早的国人办的通讯社,是190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见1934年《广州年鉴》).这个通讯社比新闻编辑社时间上要早十四年.其实,在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辑社前八、九年中,我国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已先后创立不下二十家.如1909年李盛铎、王侃叔等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1912年1月创办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同年九月于上海创办的民国第一通讯社,同年11月于广州创办的展民通  相似文献   

14.
9月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65周年(1923)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采访法》,邵飘萍著,《京报》馆出版。 9月1日《党报工作方针》发表40周年(1948) 9月1日《体育报》(现改名为《中国体育报》)创刊30周年(1958) 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音30周年(1958) 9月25日廖承志同志诞生80周年(1908) 廖承志同志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12月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翻译工作。后任《解放》周刊秘书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1941年在香港出版的《华商报》,也由他直接领导。1946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主持该社工作到1949年3月。在此期间还担任过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5.
通讯社在国际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超强的国际舆论引导力的背后是实力强大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以及彭博社等,"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世界性通讯社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转型经验和探索,以在复杂的大转型的大格局下再造自身的传播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唐润华老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传播能力再造:新媒体时代的世界性通讯社》,详细回答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世界性通讯社如何再造传播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新华社走过70年光辉历程之际,《新华社英文采编体例》一书最近编撰完成。这不仅意味着新华社英文对外报道体例的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新华社对外新闻产品正在同“世界接轨”,对新华社加快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27年北伐军到达郑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在河南建立其统治的10年,河南新闻事业在此时期,继续有所发展,其间可分为冯玉祥统治与蒋介石统治两个阶段。 一、冯玉祥主持豫政时期 1927年春,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自陕西出潼关东进,响应北伐。5月与武汉北伐军会师郑州,把张作霖的奉系势力赶出了河南。6月,冯氏到达开封,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时军阀统治时期的汴郑各报刊通讯社均告停刊。省政府将《新中州报》接收,改出《河南民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宣传处在郑州出版了《革命军人朝报》。随后,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改组成立,也出版了机关报《新中华日报》。与这三家报纸同时,还创办有三个通讯社,即同《河南民报》一起的中州通讯社;《革命军人朝报》附设的中华通讯社;和《新中华日报》同属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的河南通讯社。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辑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共110万字,分三卷出版,第1卷、2卷已先后于1988、1989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第三卷也即将出版。该书文章的作者均是全国首次实行新闻专业职务聘任制中被确认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这些作者中有从战火纷飞和风云变幻年代里走过来的老新闻工作者;有战斗在改指、开放主战场上的斗士;有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知名记者、编辑;也有著名的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19.
“红中社”的全称为“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组织机构.红中社在出版报纸的同时,还将一部分新闻编成电讯稿对外播发.中央苏区没有建立一个通讯社来专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所以由《红色中华》报社兼差代办.“红中社”不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所谓“一苏大会”开幕之日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后,继续兼做编发新闻电稿的工作.这项业务在1939年从新中华报社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新华通讯社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20.
通讯社(NEWS AGENCY)的含意就是服务(SERV ICE),服务性是通讯社本身的固有属性。从1835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诞生起,一百多年来,通讯社的服务项目已从为外交、商业、银行界人士提供信息,扩展到为各行各业的用户和读者服务。特别是从七十年代以来,通讯社新增设的服务项目真可谓层出不穷。1982年出版的美国大百科全书在给通讯社下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讯社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向公众提供新闻。”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突破了。尤其是西方四大通讯社服务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