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与是幼儿的内在发展需要,幼儿参与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参与是幼儿的基本权利,且幼儿具备参与的能力,幼儿理应与成人一道成为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当前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社会氛围差、评价形式单一、缺乏适宜的评价机制且幼儿独特的评价方式未得到重视等.为支持幼儿参与课程评价,教师应当树立幼儿参与的理念;建立适合幼儿参与的多样化评价机制;重视幼儿独特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幼儿图画故事是幼儿喜爱的早期阅读材料之一,它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图文内容带给幼儿视听享受。图画故事需要成人参与讲述,需要成人与幼儿进行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成人参与图画故事的阅读与讲述,挖掘图画故事的细节,掌握讲述的技巧和策略,才能在幼儿言语能力的成长中发挥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阅读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我们在阅读活动中,是这样进行师幼互动的: 第一,我们注意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自由选择图书和阅读方式,教师只间接地调控。例如在引导幼儿选择新图书时,教师有时先朗读图书中的某一片段或讲述其中的某一情节,有时告诉幼儿新图书的书名或其中的主要人物,以引起幼儿  相似文献   

4.
以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提供开放的材料空间和多元的材料支持,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鼓励并支持幼儿富于个性的创意表现等策略,为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创意表达提供持续的体验平台,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幼儿投掷能力的发展特点和教师支持幼儿投掷能力发展的策略。提出了教师要针对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特点与规律设置适宜的投掷内容、创设适合的投掷环境、进行适当的动作指导;在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参与运动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投掷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运动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幼儿参与运动不仅能获得强健的身体、活跃的精神和思维,还能从中获得自信。教师如何在运动中通过高质量互动切实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对此文章结合一些案例,明确教师在运动中培养自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范秀娟 《早期教育》2002,(10):33-33
当游戏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便会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来引发他们讲述游戏中的情况,有时,还会以评比的方式强化幼儿某一些认知或品德行为。在这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按主观臆想,把现成的正确答案呈现给幼儿。由于教师处于问题发起和讲述组织的地位,难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往往只是被动地应答或被动地听讲。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龄:3~6岁 一、设计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的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表达,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创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不仅极大地挤压了城市幼儿的活动空间,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幼儿的生活方式,这两者的改变都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身心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上海市28所幼儿园204名幼儿参与园外体育运动的现状所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幼儿喜欢体育运动;接近2/3的幼儿每天参与园外运动的时间不足半小时,超过4/5的幼儿每天参与园外运动时间不到1小时;几乎每个幼儿在园外至少学习了一门课外课程.要逐步转变幼儿体育活动不受重视的现象,就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导向作用,同时幼儿园应与社区和家庭合作,共同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晓燕 《教师》2019,(1):88-89
玩具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玩伴,每个幼儿都有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趣、新颖的特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玩具开展户外活动,通过教师制作和幼儿制作两种方式来获得玩具。在户外游戏中玩这些玩具,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户外游戏活动有效进行,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幼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早操作为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也是每天幼儿园所进行的主要环节,早操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矫正儿童的基本动作,而且还能提高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对幼儿早操的组织方式必须科学合理,保证儿童能通过早操活动提高自身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针对早操的组织形式以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生活习惯和自身兴趣为起点,通过对早操的运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把游戏融入活动中去,另外将"快乐运动"的理念融入幼儿园的早操活动中,融合游戏的元素。大胆地尝试和创新,发挥幼儿早操的重要功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追随幼儿的需求,是要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机会。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开放的、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既满足了幼儿个体需求,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兴趣性体验、主题性体验、胜任感体验,还能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和自我的价值感,又可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主的行为参与、经验参与、思维参与、个性参与等多方的主动参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意识,从而初步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晨间运动区游戏是幼儿晨检后的第一环节,运动区游戏将运动与游戏有机融合,既能提高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热情,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关注幼儿需求,感知游戏乐趣为进一步强化活动质量,点燃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要遵循“幼儿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实现强身健体的锻炼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红伟 《辽宁教育》2023,(22):74-76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幼儿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创造,使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内心世界,以此来推动幼儿智力及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主要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而很少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思维.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没有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少孩子挨打受骂,屡遭委屈,其实并非他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成人不了解或者忽略了他的年龄特征.因此,成人在教育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故事剧表演活动中,成人应转变"演出至上"的观念,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幼儿兴趣点形成故事剧表演主题,并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故事剧中的情节,以此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故事剧表演活动。教师在故事剧表演活动四个环节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主题选择,丰富经验与适时介入;情节体验,关注焦点与有效引导;故事排演,以"玩"代"练",激发童趣;分享评价,重视参与,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可为将来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心理品质奠定基础,所以对幼儿进行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幼儿认知发展状况 3-6岁幼儿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情绪常常极度强烈和高涨.他们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们对声音、陌生人或陌生人的东西、疼痛或身体失去平衡的害怕渐渐减弱,而对想象中的事物,比如黑暗、危险的动物、鬼怪的害怕则有所加剧.对讥笑、斥责、伤害等威胁的焦虑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是以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为目标,加强幼儿体育锻炼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幼儿园新城分园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实践中,探索既能激发幼儿运动热情,又能建构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常态化活动组织策略。通过养成运动习惯、建构"三位一体"特色模式以及实施多元评价策略等探索与实践,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弗洛伊德认为,父亲倾向于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倾向于提供爱和温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父亲所拥有的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使其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独特、不可或缺的支持。1.父亲参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父亲参与教养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职业类型等的差异,父亲比母亲有更多参与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地就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更好的交往策略,能在人际交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