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几名小学生爬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都是满身的灰。教师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哩。”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子不服,他嘟嘟囔囔地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老师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不蹲下来,怎么可能了解学生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有报道: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按照陨例,丁先生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当有学生问道:“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说:“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仍说:“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坦然地说:“不知道。”面对这三个并非刁钻古怪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着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歌唱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它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思考的问题。学生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您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  相似文献   

6.
刘娜 《家教世界》2022,(17):8-9
<正>“您知道您的孩子有什么梦想吗?他喜欢做什么,希望做什么?”,我问过一些孩子的家长以上这些问题,答案是这样的:“孩子每天埋在题堆里,哪儿有时间想啊!再说,孩子懂什么?想得也不靠谱,也不能由着他们!”朋友说,来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孩子,有百分之八十是没有梦想的,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的孩子就算是有梦想,  相似文献   

7.
1857年,年仅20岁的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天,他从古巴采购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突然,有一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问:“先生,想买咖啡吗?我有现货,可以半价卖给您。”“半价?什么咖啡?”摩根惊疑地盯着陌生人。  相似文献   

8.
爱尔安他们再一次分成小组走上街头时,是做民众环保意识的调查。这是政治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人至少调查五个对象,并把调查结果填在一张表格里。老师叮嘱说,询问时一定要有礼貌,可以说:“您有5分钟的时间吗?”如果别人没时间停下来回答也不能埋怨。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您知道垃圾的定义吗?德国有几种颜色的垃圾箱,分别盛放什么样的垃圾?您家里不需要的电器和家具是怎样处理的?您认为什么对环境危害最大,是汽车?人?还是其他因素?等等,等等。这天是周末。在中国,周末的街上行人最多,商店的生意也最好。可按德国的法律,一…  相似文献   

9.
那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人也曾找到我这个能写几个字的棒槌说:“您也赶快写出电视剧吧。”我说:“没写过,再说从来没触过电,也不知道怎么写呀。”人家说:“您知道咱中国一年能拍出多少集电视剧来吗?一两万集呀!那都是谁写的?就凭您,手到擒来呀,挣钱呗!”我问:“那能挣多少钱呢?”“多少?”对方认认真真地向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一集一万都不能轻易松口儿。”我吓了一跳:“那您可太高抬我了,这买卖儿倒是不错,可那得写多少呢?”“什么叫写多少哇,老外了不是?您得说您能拉出多少集来。”真是隔行如隔山。于是,对方开…  相似文献   

10.
另类难题     
1.公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地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为什么?2.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3.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4.一个自讨苦吃的地方在哪里?5.什么样的强者千万别当?6.什么书谁也没见过?7.最不听话的人是谁?8.新买的袜子怎么会有一个洞?9.有一个人被从几千米的高空掉下来的东西砸在头上,却没有受伤,为什么?10.一个人上了手术台是什么心情?另类难题  相似文献   

11.
“你的QQ号是什么?”“唉,你说×班×××是不是个靓妹呢?”“嘿,放学后咱们到××网吧去玩反恐精英吧?”“哥儿们,咱们吃麻辣烫吧?”您知道吗?这些是我们学生平常的话语,他们在想什么呢?人的思想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思想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人的行为总是同一定的思想联系的。一般说来,看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反映了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思想表现行为,行为反映了思想。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学生外在行为去把握学生内在的思想。当今社会人们都知道最苦的是…  相似文献   

12.
梅子姐姐:
  您好!我真的越来越不想回家了,我的父母最近在闹离婚,家里的气氛很差,我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有心情学习。他们常常吵架,每次他们吵架时,我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觉得自己像被抛弃、没人爱的孤儿。为什么他们要离呢?为什么我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呢?他们除了供我上学之外,从来没有给过我温暖。我爸爸可能连我现在读初几都不知道吧,呵呵!我曾经想过自杀。是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有什么意思呢?我也不是学习特别好的人,也没什么好留恋的。我想起了您,梅子姐姐,也许我还是对生活有一点期待的吧。希望您能帮我!谢谢您!  相似文献   

13.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下午作文课后,几个学习积极分子来到办公室找我。我请他们坐下,问:“学习作文,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几个都是知道努力的,每次作文都能写一大篇。老师的评语在‘内容具体’后面,常常加上‘语句平谈’、‘语言表达力不强’什么的。”———“为这个,我们的作文得‘优’难。”———“老师,您给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力呢?”我点点头,初步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再见了,亲人》一课学过了吧?请问文中写了三个什么样的故事?”几个人分头说,复述得不错。“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几个人争着说,人人说得准…  相似文献   

15.
不妨结伴     
有个人在沙漠行走,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这时他遇见了另一个人,于是他问对方:“先生,我迷了路,你可以告诉我怎样走出这片沙漠吗?”“对不起。”这个陌生人对他说,“我也不知道怎样走出去,但也许我们可以结伴同行,一起找出路!”  相似文献   

16.
和陌生人交谈,你会不好意思吗?不了解他人的喜好,在交谈中你知道该如何避免尴尬吗?今天,笔者为你介绍几种不同的交谈开场方式。1.找共同点。就算你对这个陌生人完全不了解,事实上有一点你是知道的——你知道他与你共处一室。你就可以这么问:"So what brings you here?"或是,如果你在你朋友Bob的派对上,你就可以问"How do you know Bob?"  相似文献   

17.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18.
培训母亲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尹西春 《教师》2010,(2):17-17
据报载:一名打算辍学的学生对挽留他的中职校长说,“不是学校不好?我知道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不是您这位校长不好,我知道您是全国杰出的校长;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可是我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这位学生的话道出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窘境。尽管中职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但他们却具有鲜明的思维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