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熏锅屋”     
徐州有句俗话,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徐州人管厨房叫“锅屋”。意为新盖的锅屋的墙壁再洁白,日久天长,也会被油烟熏黑。这句话借用在教学上也适用。 一天,我教《马背上的小红军》。我问:这位小红军是个怎样  相似文献   

2.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3.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4.
第一盏灯     
张玲 《成才之路》2010,(36):9-10
在我书桌最右边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它们是我的宝贝。 茶余饭后,休息之前,拿出来翻翻看看,每次都有开卷有益、如逢故友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小学语文教师》增刊,是一本全方位介绍于永正老师的书;这个笔记本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上面有于老师的亲笔题字、签名。它们是2003年冬天一起来到我的抽屉的。  相似文献   

5.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6.
<正>于永正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是啊,于永正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是一本敞开的关于如何堂堂正正做人的教科书。他的妻子说:"老于他,行!"他的女儿说:"俺爸是个好人!"他的学生和徒弟说:"我骄傲,我是于老师的学生!"他的领导和同事说:"人如其名,永正!"打开于永正这本书,一如走进他的课堂,我们同样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韩涛 《教育文汇》2014,(4):38-39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很多书,最喜欢的是《教海漫记》。我经常翻开它,走进它,和本书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话。1999年,于永正老师应邀到枣庄讲学。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于老师讲课。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朴实自然,轻松幽默,特别是他的京剧演唱精美绝伦,令人陶醉。观摩活动结束后,我从他带来的书籍中挑选了这本《教海漫记》。  相似文献   

8.
许海荣 《江西教育》2005,(10):47-47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的两个名字》一文中说,教育虽然很复杂,但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4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中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于永正,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人人皆知,因为大家经常听他的课,读他的文章。可以这样说,于永正是当代最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最近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永正教育文集》(6卷,近200万字),让我读出了一个智者、一个仁者、一个教育家于永正。下面仅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为例,看看于永正为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有着哪些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箴言。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和读过的书。感谢《小学语文教师》,感谢《江苏教育》,感谢于永正老师,让我平庸的生命漾起了一丝光彩。与他们的相遇,让我成了今天的我。十年前,我任教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2004年9月11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怀着对小语教学的痴情、对于永正老师的崇拜,我和学校六位老师自费登上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8,(10)
于永正老师曾在《教海漫记》中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在这充满浮华与躁动的世界里,正是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当辅导员的真谛。如今,身处课改浪潮之中,也正是这句话使我明白了作为辅导员,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成为一本"书"。我喜欢,我  相似文献   

14.
欢乐屋?在很多人的心里,所谓的"欢乐屋"可能是游乐场、肯德基、公园,等等。我则不然,如果你问我的"欢乐屋"是什么,"书",就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最近,我在自己的"欢乐屋"里读曹文轩先生写的《青铜葵花》,书中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很值得大家去看。这本书的书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一位叫青铜,另一位叫葵花;第二层含义是女主人公葵花的爸爸是一  相似文献   

15.
喜欢上于永正老师的课,缘自2006年秋天听他来海阳讲授《第一次抱母亲》。那两节课让我真正领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心同学生一起游弋于曼妙的语文殿堂。所以,偶遇《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我便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在无数个空暇里认真品读。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边读边学,边学边用,我发现,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从此变得充实而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这学期,我无意中读到雷玲编著的《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本书,书中18位名师的教育生涯让我对名师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当我们听到:吕型伟、钱梦龙、于永正、窦桂梅——这样一个个如  相似文献   

17.
<正>于永正老师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教育魅力还在。每每翻阅于老师的《教海漫记》,我就不断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在教学岗位有所特色,有所成就,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甚至教育艺术家。尊重孩子,充满童心。18年前我有幸到徐州参加于永正"五重"教学思想研讨会,期间于  相似文献   

18.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6,(11):29-32
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深深折服了全体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于老师给学生的读书方法——“煮书”,让我耳目一新。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他说,“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20.
陈红林 《湖南教育》2008,(12):21-21
这几日,我在拜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其中《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这篇随笔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