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市郊区张家台)人。生于嘉靖四年,死于万历十年(公元1525年——1582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予机要政务。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开始担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他执政时,能从明朝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对他的评价无论是当时或是后世,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人称他是“宰相之杰”,“旷古之奇才”;后世有人说他是“救时之相”,也有人赞他是我国历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而另一种评  相似文献   

2.
周治 《教育文汇》2011,(3):43-43
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在京城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年,他老家张姓人做屋起墙脚时与邻居吴姓人发生争执,张家人便驰书请他出面处理。  相似文献   

3.
张瑞圆(1570-1641),字无书,号长公、二水、芥子居士、果亭、果亭山人、平等山人、白毫庵主人等,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至户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  相似文献   

4.
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在明朝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隆庆,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万历,因为他身上有件更可怕的武器——懒。  相似文献   

5.
赵贞吉是明代四川的文化名人,穆宗初年曾任内阁大学士,著名的“庚戌之变”和“隆庆和议”都与他有关.在哲学上他是泰州学派的传人之一.他的诗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与杨慎、任翰、熊敦朴合称蜀中四大家.赵贞吉的诗文集几经翻刻,错误不少.目前的点校本是第一个整理本.本文简要介绍了赵贞吉的生平和赵集的整理情况.  相似文献   

6.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元稹,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七九),死于唐文宗大和五年(八三一),终年五十三岁。元稹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个朝代,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平凡。他累受挫折,几度浮沉,终于位兼将相,显赫于时,在唐代诗人中,他属于官爵最高者之一。元稹十五岁,明二经及第,一战告捷,说明他不仅天才横溢,而且也力学苦读。再者由于家境贫困,生活于社会底层,耳闻日睹,深知时政之弊,这就培养了他的政治敏感性。元稹是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时俗的影响,在他身上也存在封建社会上大夫共有的毛病,因而他的性格、思想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本文拟就其政治思想、与宦官的关系、对待妇女的态度,略加论述,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他是明代后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政治家。他以历史上进步的法家思想为武器,发扬了法家不畏强暴的精神,在他执政的十几年中,毅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翱在穆宗朝初为考功员外郎兼史馆修撰,之后常年外放为地方官,历任郎州刺史、舒州刺史,后入朝为礼部郎中,终穆宗朝名宦不显。《旧唐书》把李翱于穆宗朝贬朗州之事提前了一年,误系于元和十五年,而《新唐书》之《李翱传》所载抗旱治郡之功当为李翱穆宗朝治舒时所为。  相似文献   

10.
一一七六年(南宋淳熙三年)秋冬之际,朝廷调辛弃疾任京西转运判官,管领财政税收.当他接到朝廷的通知,立即到襄阳任职。但是他到襄阳任职不到半年,一一七七年春天又改派他为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他来到了江陵. 辛弃疾南归的目的,是为了抗金,带兵杀敌,统一祖国。南渡以来,他虽然遭到南宋小朝廷的排挤,但他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从未改变。他来到  相似文献   

11.
《卖炭翁》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个卖柴人(年青人)。据后·韩愈《顺宗实录》载:一次,一个青年农民用驴驮着柴火到市场卖,恰被从宫廷里出来采购的宦官看中,宦官竟以几尺缯(丝织品)充当代价,令其送进宫去。事隔数日,那青年农民又碰上宦官用同样的办法“买”他的柴。那青年农民把上次给的增退还给宦官。宦官宽厚颜无耻地说:“缯,宫里多得是,要给就把你的驴子给我们吧。”边说边去牵驴子。那青年农民怒不可遏,顺手提起一根柴棒向那些宦官横扫过去,吓得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白居易的《卖炭翁》,改青年人为老翁,改卖柴为卖炭,改…  相似文献   

12.
元稹早年就痛恨宦官的跋扈,他用职权惩办违制的宦官,用诗歌讽刺宦官的横行,这种活动始终贯穿元稹的一生。他在宦官或者有宦官参与的再三再四的打击下,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贬谪生涯,占到其政治活动时间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就是历来所谓“元稹勾结宦官”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朱国祚传略     
朱国祚代表着秀水朱氏家族科举仕宦的巅峰。万历十一年,朱国祚举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知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进右庶子。次年,超擢礼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代理尚书职务。万历三十年,转吏部右侍郎,因被御史弹劾,引疾回乡,自此家居十八年。泰昌元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天启元年,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天启三年,转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大学士。有《介石斋集》二十卷、《孝宗大纪》一卷、《册立仪注》一卷,编有《皇明百大家文选》十七卷。  相似文献   

14.
江陵城是古代荆楚地区的重要城市。现在的江陵城(俗称“荆州古城”)究竟始筑于何时,前人看法很不一致。本文对当今学界盛行的关羽始筑江陵城说提出了商榷,认为此说是在明、清学者的一种误说基础上而形成的观点,汉末关羽对江陵城的修筑是扩建而非始筑。同时,对清人杨守敬怀疑关羽未曾修筑江陵城的说法,也从文献记载方面,作了一些辨析,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时江陵城的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为38个荆楚方言词语作注,注释包含读音(含江陵乡下腔的读音和《广韵》等韵书中的反切、上古的韵部)、意义(含本义和引申义或比喻义)以及所构成的词语、俗谚的意义和相关书证。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字盖其,1896年3月26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名门世家。其七世祖博以渐为顺治三年清朝的开国状元,曾经由弘文院修撰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充(明史)、(清太宗实录)纂修,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又奉命与营本荣合著(周易通注),一生“以清勤著”。()博以渐死后.清廷对傅家大加封法,傅家自此成为鲁西的名门望族,以后历代官宦不绝,书香传家。博斯年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末进士,在安徽任地方官二十年,它至安徽市政使,李鸿章、丁保份等清末重臣棋出其门下,其兄傅绳勋亦进土出…  相似文献   

17.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简介】 元稹(公元779—公元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洛阳)人。唐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昌节度史,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诗作背景】 元和十年,白居易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而元稹于元和五年得罪宦官,被贬江陵,后改为通州司马,卧病遭贬的元稹听说老友白居易也遭贬,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诗。这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好友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  相似文献   

18.
郭守敬的卓越贡献李铁社郭守敬,号若思,元初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231年生,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科技专家、他一生的官职并不算高,历任都水监、同知太史院事及太史令,晚年授昭文馆大学士等职务。由于在科学上的建树,他一直受到高度的赞扬和崇敬,而尤其受人推崇的...  相似文献   

19.
《记王忠肃公翱事》节选自《洹词》卷五,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记叙文。 作者崔铣(1478—1541),字子钟,是明朝的理学家。崔铣为人言动有则,守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他生活在武宗、世宗时期。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特别是武宗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真是气焰嚣天,炙手可热,文武百官见之莫不股战。而独崔铣见到刘瑾则“独长揖不拜”,后来因为嘉靖皇帝重用奸佞张(王总)、桂萼,他愤而上书辞官,可见他为人的刚正。  相似文献   

20.
芋头外传     
芋头乃俺的一大死党兼同桌兼组员兼亲戚(注:因为我俩同姓)……今日特将他的趣闻公布于众,希望大家多捧捧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