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让教师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聆听到一些名师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董金虎 《现代教育》2013,(2):106-10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就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理念。 何谓“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批判来反省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加批语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它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校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反思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既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5.
徐香 《教书育人》2008,(8):47-47
叶澜教授指出:—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专业化水平。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钟能文 《山东教育》2008,(12):64-64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评上高级职称后,便自一诩为“名师”。而一所学校“名师?”的多少,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显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教师在成为“名师”后仍一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一旦成为“名师”,便无心教学,走进“名师不鸣”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恩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就要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郑毅 《考试周刊》2012,(55):181-182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把反思当做生活常态,是值得广大教师深人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指出:—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专业化水平。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时下的教学反思已然成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师的一种负累。细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未能做到以下几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渠道。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深人剖析,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各省市推进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成为区域高质量教师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角色理论视野下,名师肩负立德树人行为示范的角色使命,亦是教师共同体专业引领的角色担当及高质量教育教学辐射的角色指向。名师领导力是影响名师角色功能实现及名师培养工程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其提升路径是:响应名师领导力优势聚集的专业、情感和资源需求,助力名师领导角色获得;构建名师领导力培养的课程、实践和评价体系,实现名师领导角色赋能;创设名师领导力提升的互动情境,优化名师培养“土壤”、平台以及机制,提供名师领导角色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反思的功能1.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这是当前很多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并制度化、经常化的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4.
名师是一种稀缺资源,帮助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骨干教师成长为名师尤为重要。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启动实施“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从全省中小学教师中遴选出1000名优秀教师(以下简称“准名师”)进行3年系统培养,促进其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为何这批教师能从71万名四川省教师中脱颖而出?这成为开展中小学教学名师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纪哲 《江苏教育》2011,(11):6-7
评特级、当名师,这是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梦想,很多人为此数十年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最终攀登至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名师”“特级”“教授级”,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和教学的专家”。但评上特级当上“名师”之后呢?一些人“突然茫然”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产生职业倦怠,专业成长遭遇“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11,(9):31-31
“教学赏析”即赏析中小学各学科名师的优质课精彩教学片段,它对教师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为激励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本刊特举办“教学赏析”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征文 《教师》2008,(3):32-33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送课下乡活动,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旅程,我学会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对本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徐海萍 《课外阅读》2011,(12):142-142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尽管提高素质的方式很多,但最有效的一种是写反思。无意中从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字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觉得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作业批完了,学生也改完了,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我看来,名师如“书”,尽信名师还不如没有名师。的确,名师身上有许多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名师没有错,教师如若缺少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只怕会盲目学名师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近,我读了一本教学杂志,其中关于同一个教学片段,教学《荷花》一文时,对“冒”字的赏析,不同名师的态度截然不同,这引发了我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孔维清 《小学语文》2012,(10):15-16
名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受到一线教师的追捧与膜拜。教师在感叹名师课堂“气象万千,浑然天成”的同时,也在一心一意地进行着“捕红”:照搬完整的教学设计,套用精彩的教学语言。然而教学效果却与名师大相径庭。究其原由,在于学习名师只知其形,不知其义。“描红”是学习名师的起步,但不是目的。要真正汲取并内化名师课堂教学的真谛,除了“描红”之外,还要经历“仿形”“创新”,才能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