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中日争端。国联派出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华,顾维钧是李顿调查团的中国随行人员,陪同李顿等人在东三省进行调查。在李顿调查团完成调查回到北平后,记者采访了顾维钧。在采访期间,顾维钧向记者讲述了东北民众的真实情况,并对国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国联并没有力量,中国唯有下决心自救。  相似文献   

2.
王宇博 《历史档案》2002,(2):123-129
193 1年 9月 1 8日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并不断扩大事态。南京政府则议定在军事上不抵抗、在外交上不屈服 ,确定了诉诸国联、依赖国联及欧美国家制约日本的外交方针1 。然而 ,国联没有按照国联盟约和国际惯例来解决事端 ,而是立足于维护英国远东利益的立场 ,成为英国远东政策的执行者。李顿调查团的出行和《李顿调查报告》的内容就是这一史实的体现。一日本的行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最为严重的侵略事件 ,使“凡尔赛—华盛顿和平体系”遭受到第一次重创。在国联里 ,愤怒的中小国家对日本大加指责 ,…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为了抹杀和美化其侵略事实,蓄意干涉我国教育,即开始从事改编中小学教科书。日本首先将东北三省小学课本原有爱国和国耻内容一律删去,改用“帝国德政”教材,并强迫增设国文、修身课程;其次将日本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鼓励宣扬侵略排外及侮辱蔑视中国等内容。为此,1932年3月在国联调查团来华调查日本武装入侵东北问题之际,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坚持“教育为我国内政,有完全主权,不受任何国家干涉”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李顿调查团上呈国联理事会关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及伪满洲国真相的报告书的中文版本,在国联档案馆的档案编目中,并不归属于"Lytton Commission"全宗,而是孤立地存在于R541全宗里。事实上在国联档案馆所藏档案中并不包括李顿报告书本身。李顿报告书的英文版、法文版收藏于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8月14日,松井石根大将指挥的日本上海派遣军,与长谷川清中将指挥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协同作战,进犯上海,空袭南京. 日军空袭南京与南京空战 淞沪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空军派出轰炸机,对停泊在上海海面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进行轰炸.15日,日军第3舰队海军航空兵的27架轰炸机飞越东海,对南京进行空袭,其中16架飞进市区上空,轰炸大校场一带以及八府塘居民区,并对大行宫、中山东路一带进行扫射.中国的首都防空司令部令南京机场空军以及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兵对日军飞机迎战还击,击落日军飞机6架.当时,首都防空司令部在雨花台、富贵山、北极阁筑有防空工事,配属有防空学校高射炮兵第22团、第24团以及教导总队的炮兵部队.  相似文献   

6.
1932年国际联盟委派李顿调查团来中国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时,中国九人爱国小组搜集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证据,为李顿调查团最后认定日本关东军的侵略事实及"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7.
开栏的话:季我努学社与兰台世界杂志社合作国联档案馆藏李顿调查团档案选载,在2019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双方继续开展合作,选载国联档案馆藏“满洲状况”档案。为保持与李顿调查团档案的延续性,季我努学社范国平社长特地选取“满洲状况”档案中汉奸组织满蒙同志协进会致国际联盟的电文。满蒙同志协进会是由熙洽建立的汉奸组织。熙洽姓爱新觉罗,是满清皇族。九一八事变后,他掌握吉林军政大权。1931年9月21日,他将吉林省会吉林市出卖给日本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此后,熙洽充当了在东北复辟帝制急先锋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  相似文献   

9.
李顿调查团在中国东北调查之时,日本和伪满洲国方面进行了重重限制,派出了大量的特务、警察阻挠调查团获取真相。但是东北爱国军民通过各种手段,冲破重重障碍,还是给李顿调查团送上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而国民党政府却大肆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攻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掩盖其出卖民族利益的用心,国民党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了“主持公道,制止侵略”的请求。国际联盟本来就是帝国主义控制的工具,国民党政府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拖了半年多,直到1932年5月间,国际联盟才派了一个以英国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来华。调查团的主要成员还有:德国代表希尼博、意大利代表马柯迪、日本代表吉田、中国代表顾维钧。  相似文献   

13.
郭媛 《兰台世界》2020,(3):128-131,89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我努学社与兰台世界杂志社合作的国联档案馆馆藏九一八事变档案栏目,已经进行到了第7期。受范国平社长委托,笔者向读者朋友们披露辽宁省营口县、东丰县、盖平县民意代表,呈递给国际联盟调查团的《国难备忘录》。这份《国难备忘录》内容翔实,是中国民众呈递给李顿调查团信件和公函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丁霞 《湖北档案》2012,(8):38-4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南京。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长期抗战战略,正式决定西迁重庆。而早在12月初,湖北省政府就开始酝酿西迁计划,并将省政府档案列为首批迁移重要公物。  相似文献   

16.
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前,1944年,同盟国战犯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设远东及太平洋分会于中国。1945年11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12月中旬以后,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广州、沈阳、徐州、济南、太原、台北等十处成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除南京法庭直属国防部外,其余隶属各绥靖区,分别审判各地战犯。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史学》2000,(6):10-16
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处理中国事变纲要"规定了"以上海为据点,确立帝国向华中方面经济发展的基础"的经济侵略目标.1938年初,日军在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后,为实现上述目标,扩张日本在华中地区的经济势力,掠夺华中资源,日本华中派遣军召集现地日方各界首脑会议,制定了其经济扩张与统制的纲领计划.该项文件对研究抗战初期日本统制华中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较具参考价值.庄志龄选编,黎俊玲翻译.  相似文献   

18.
著名记者赵敏恒在民国时期是国际新闻舞台上的明星,驰骋世界新闻界,蜚声海内外.在中外采访史上,他拥有诸多第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赵敏恒是"向全世界最早报道‘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东北秘密调查报告和1936年西安事变的记者"①而据<中国新闻学之最>介绍:他"是在外国驻华新闻机构工作单位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国际联盟调查团在考察了中国和日本,特别是到中国东北进行了实地探访后,于1932年10月2日在日内瓦发表李顿报告书,拒绝承认伪满洲国,承认中国对东北的领土和主权。曾担任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议长的汉奸林鹤皋如跳梁小丑一般,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组织了一帮汉奸,以东三省各省民意代表及“满洲国民众生计会”的名义,致函国联,要求国联修正李顿报告书,承认伪满洲国。林鹤皋等汉奸的行为,真该被国人唾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断脊之犬,狺狺狂吠!为揭露汉奸之无耻,故全文照录林鹤皋等汉奸操刀的几份文件,以供学界和民众批判!本文史料同样来源于国联档案馆馆藏之“满洲状况”档案。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以极其野蛮残暴的手段,在其所到之处,对中国的和平居民,任意烧、杀、淫、掠,制造了许多大惨案,对中国人民欠下了累累血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最残暴的罪行之一。前不久,日本文部省在修订教科书中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掩饰侵略的罪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竟被删略了。历史的事实不容篡改。日本侵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在当时即有各种记载,并且留下了影片、照片、档案等大量罪证史料。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南京大屠杀的罪魁、战犯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分别受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的审判。法庭经过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罪证,确认了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分别被判处死刑,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教育中日两国人民,从中吸取教训,警惕日本有些势力妄图复活军国主义,使得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现特将南京大屠杀案犯谷寿夫等案件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