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姚鹓雏辗转来到重庆,在于左任的监察院供职.1942年,柳诒徵也来到了重庆,居住在嘉陵江畔的柏溪.可是二人一直没有接上关系.直到1944年冬,姚鹓雏终于从报纸上知道了柳诒徽的消息,欣喜之余,提笔作诗四首:  相似文献   

2.
<正>百年前的南社,文人荟萃,天下独步。虽说南社作为一个民间的诗人团体,前后也不过活跃了十数年,但其在文坛乃至政坛上的影响之巨,可谓一时无二。之所以如此,其实关键还是名人的效应,精英的力量。南社名人太多,几乎囊括南北,如柳亚子、黄宾虹、于右任、李叔同、苏曼殊这样的文坛"一线人物",至今仍然让人耳熟能详;而更多的文人,尽管当年也算得上一时俊杰,但随着百年的风云变幻,皆烟消云散矣。唐诗言"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时间的残酷与无情,谁又能经得住它的涤荡呢?近代文学家姚鹓雏,在南社文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底的一个周末,笔者和讲解员小周同赴上海新华路去拜访姚光(姚石子)的哲嗣姚昆田教授。新华路地处上海交通大学附近,文化氛围浓郁。姚老寓居之楼,自署为"三万楼",一进门就给人以一种"由小知大、由近思远"的亲近感。我入柳亚子纪念馆11年来,见过姚老几次,但每每总是行色匆匆,没深谈过。  相似文献   

4.
黄恽 《兰台内外》2014,(2):14-14
正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1939年夏,柳亚子愤于日寇全面侵华,决心以死相抗。他有感于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与南明历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为砥砺全民誓死抗战的决心,他把自己在上海的居所命名为"活埋庵",蛰居其中,杜门谢客,准备以余生写成《南明史纲》,以昭诫世人。柳亚子埋头于明末各种正史、野史间,钩稽索赜,伏案不辍,同时又时刻关心着时局的进程。看到日渐严峻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其实,《自由谈》自来都是《申报》的副刊,1911年8月24日创刊,由王钝根主编,1915年3月18日,由吴觉迷主编,到了1916年4月1日,由姚鹓雏主编,到了11月,改由天虚我生(陈蝶仙)主编,才引起读者注意。到了1924年4月1日,又由周瘦鹃主编,他编辑时期最久,到了1932年12月1日,才由黎烈文兄主编。他只编了一  相似文献   

6.
民国著名书法家陈陶遗曾经作过一副行书对联,赠送给柳亚子先生的夫人郑佩宜女士,那联语既别致又颇耐咀嚼: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 宣纸质地,联语宽22厘米,长134厘米.上款:"佩宜先生雅令";落款:"上章敦牂皋月陶遗",下钤二方印章,白文"陈陶遗",朱文"天真道人",均2.1厘米见方. 上章敦牂皋月,是庚午年五月,即1930年农历五月.那时,柳亚子与郑佩宦结婚已经24个春秋,柳亚子44岁,郑佩宜43岁,陈陶遗49岁,都已年逾不惑.陈陶遗尊称柳夫人为先生,可以想见他对郑佩宜的敬重.对联没有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甚或相敬如宾的俗套语言,只是拈及生活中的寻常琐碎,诸如"汲水浇花","扫窗设几",一些妇道人家的小事,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7.
柳亚子(1887- 1958),字稼轩,祖籍江苏吴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活动家,南社的创办人.辛亥革命后,柳亚子先后担任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和上海的通志馆馆长.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柳亚子遭到通缉,被迫逃亡日本.第二年,柳亚子从日本秘密回国并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民主活动.  相似文献   

8.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诞生于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发源地--浙江余姚.姚剧的前身为"余姚滩簧",又称"鹦哥戏"或"秧歌戏",起源于18世纪上叶(据清光绪延煦等编<台规>卷25<康熙十年禁唱秧歌妇女>记载),形成于18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流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秘书.在许多看来是个很好的工作,是为官从政的捷径.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从事秘书工作. 但也有人说,作为秘书,既要负责领导日程工作安排、接待来访群众,又得给领导提包,鞍前马后的为领导服务,说难听点,这个是"拉干屎、尿黄尿、省媳妇、费灯泡"的话.这话有点偏见,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和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的相知及其"诗交",是共产党领袖与进步民主人士交往的典范. 粤海难忘共品茶 1926年,柳亚子与毛泽东在广州首次会面,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