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软软的海滩,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了童年在如东洋口港赶海的趣事。在我八岁的那年暑假,我特向往海,非要妈妈带我赶海不可。妈妈一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我的软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女儿在幼儿园排演节目《赶海的小姑娘》,回家后就对我说双休日她也想去海边赶海,还说用她自己省下的零花钱可以买一个小篓。 赶海要等到退潮才行。于是,我打  相似文献   

3.
赶海     
林萧 《学子》2004,(6):36-36
退潮时我去赶海把美的贝壳、细沙蓝色的阳光,海花奔跑的礁石,船只笨拙的海龟,鲸鱼统统赶进一张精致的画框回去送给你你把大海挂在了书房的墙上赶海@林萧!湖南  相似文献   

4.
赶海娃     
海风停了,海潮退了海滩上走来一群赶海娃藤篮肩上背竹篓腰间挂赤脚追着涛声跑溅起朵朵雪浪花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欢乐的童话海浪平了,海湾静了几海滩上雀跃一群赶海娃海贝随意捡海蟹任由抓笑声伴着海鸥飞映红天边五彩霞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美丽的童话赶海娃@邝厚勤!湖南  相似文献   

5.
赶海娃     
海风停了,海潮退了,海滩上走来一群赶海娃;藤篮肩上背,竹篓腰间挂;赤脚追着涛声跑,溅起朵朵雪浪花,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欢乐的童话。海浪平了,海湾静了,海滩上雀跃一群赶海娃;海贝随意捡,海蟹任由抓;笑声伴着海鸥飞,映红天边五彩霞。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美丽的童话。赶海娃@邝厚勤!421001 湖南衡阳市船山路58号$石鼓区教文体局  相似文献   

6.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一是浪花之趣:“我”来到海边,刚巧退潮,浪花像个顽皮的小孩,好像不忍离开那松软的沙滩以及沙滩上赶海的人们,一步一回头。沙滩上那赶海的小孩光着脚丫,兴奋地追赶着那浪花,则更为有趣。二是摸蟹之趣:“我”摸呀摸呀,嘿,竟摸到了一只小螃蟹,让人惊喜,让入觉得有趣;小伙伴捉螃蟹则更为有趣:他本想来个突然袭击,可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竟然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疼得他“哎哟”一声叫了起来。捉蟹竟被蟹夹,妙趣横生。三是捉虾…  相似文献   

7.
赶海     
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北戴河游玩。我们住的地方离海近,很适合赶海。赶海是干什么呢?原来清晨海水退潮后,海滩上留下很多贝壳、小螃蟹等等,这样人们就可以早起去拾了。清晨五点多,我跑到海边,发现海水早就退远了,心里有些失望,明天再早点起来吧!第二天凌晨四点,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海边,海水已经退走了半个小时。哎!大海啊,你为什么这么早就退潮了?第三天,我干脆三点就起床了。我走到海边,看见海水正开始退潮,小贝壳刚刚躲到浅浅的沙子下面,很容易挖到。海边的渔民教我怎样挖小螃蟹,有趣极了。赶海结束时,我捡到了各种海贝,还抓了几只螃蟹,…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语文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赶海》一课,学生通过“谈趣、品趣、演趣、写趣”,享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要教学情节如下: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 师:谁来谈谈赶海的见闻? 生:我看到了海鸥从海面上掠过,许多人在追赶着浪花。大海边像赶集一样热闹,有的人捉  相似文献   

10.
《赶海》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笔者紧扣“语气词”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同学们,你们读词语就读得这么有趣了,那赶海肯定就更有趣了。“我”和舅舅来到海边,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言)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陆祎 《教书育人》2008,(12):7-7
上《赶海》课伊始,旋律悠扬的《赶海的小姑娘》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赶海。  相似文献   

13.
赶海去     
6月21日晴去岚山海滨,正逢首届渔民祭海节。中午,在叔叔家吃过饭,我们就驱车沿着沿海公路向刘家湾驶去。车在路上奔驰,海在身边延伸。越过跨海大桥,很快到了刘家湾赶海园。退潮了!眼前是辽阔的沙滩!远处是起伏的大海!拎了一个小桶,我和其他孩子一起赶海了!松软的沙滩被海浪冲刷出一道道矮矮的起伏的沙  相似文献   

14.
上《赶海》课伊始,旋律悠扬的《赶海的小姑娘》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赶海。生:老师,陈雨说是走海。教室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赶海?就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湘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  相似文献   

16.
我们去赶海     
什么是赶海?就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暑假,如果你也能去赶海,那可是件好玩又冒险的事。你准备好了吗?什么?带上一件游泳衣加一双沙滩鞋就足够了?哈哈,可没那么  相似文献   

17.
有幸忝列区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大赛的评委,惊喜于参赛者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之余,也为部分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偏颇感到遗憾。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黄荣根 《江西教育》2004,(22):45-45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赶海》一课当学生领悟到赶海的乐趣后.便进入了第四自然段(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制订,一要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二要关注文本,以文本特点为基础;三要研究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确立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如《赶海》(苏教版第六册第7单元)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在教学中,我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