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叙事视角”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叙事者对视角的控制是一种叙事技巧的运用。巧妙的视角控制会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格,带给读者非凡的艺术体验。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有关视角的各种分类,但这些分类方法都存在局限性。本文在热奈特对叙事视角的三种分类基础上对“叙述者”与“感知者”加以区分,并尝试运用此分类方法分析布宁的短篇小说《轻轻的呼吸》,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视角的选择和转换来引导读者对主人公发生认知变化,进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叙述视角是设立小说叙事空白的主要方式,其选择意味着话语范围的限制。内视角通过人物的意识叙述事件,有选择性地呈现人物意识范围内突显的信息,省略或隐含其他信息。外视角通过叙述者的意识展示场景、人物的言行等叙述故事,将人物的心理、事情的缘由设置为空白。零视角通过选取部分情节或场景以部分表征整体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采取哪种视角,小说叙事都是转喻式的,通过叙述视角的过滤、选择的细节可以充当认知参照点为故事整体的构建提供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3.
不同叙述视角的策略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波伏娃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灵活运用,勾连了情节线索。其中,第一人称内视角从主人公目前的角度表达了作者代表女性发出的伦理意图;限制性全知视角使读者与人物产生理智性共情感受;还有不同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配合。这些叙述手段的交错使用都具有深刻的叙事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可爱的骨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小说叙述者"我"是一位刚刚去世的小女孩,我的灵魂飘浮空中,在天堂与人世的"中转站",仰望天堂美丽风景,俯瞰人世悲欢离合,讲述一个悲惨却又温馨感人的故事。作者通过叙事时间的倒错,"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对立交叉的第一人称双重叙事和多重身份的"我"的独特叙述视角等巧妙等叙事技巧赋予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作家付秀莹在新作《他乡》中,讲述了翟小梨从芳村走到S市最后到北京的奋斗历程。作家在小说中采用打乱叙述时间、多重人物叙述视角和变换人物叙述视角及转换叙事空间等叙事策略,为小说带来了时间"绵延"的特征,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阐释了"他乡"的隐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突出表现为悲喜交加。为实现这一追求,鲁迅尝试了多种叙事技巧。首先是多种叙事视角的有效选择与叙事方式的滑入。其次是让小说人物的声音与隐蔽的叙述者的声音构成反差,形成小说中复杂的双重声音。最后,在小说语言的选择上,有意打破日常语言规范,使用陌生化手段,产生冷峻幽默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叙述探究,是众多经历了"叙述转向"的学科领域,开始采用的研究模式。该模式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能够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因此对当今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体育学科领域,此质的研究模式,还鲜见于文献。本文以小说叙述原理为原型,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从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的结构、叙述话语的生成、述本的情节逻辑与可能性事件四个角度,申说体育学科的叙述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叙事学理论中的“叙事视角”为切入点,兼用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我”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做出全方位的透视——内在的固定式内聚焦叙述视角及外在的女性主义叙述视角。前者使小说具有第一人称独白式叙述的特质,后者使作品潜在的深层次意蕴得以彰显。独特的叙述视角的运用成就了当年内地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静蕾,荣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这是中国电影界在国际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在叙事的过程中以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为基础,同时进行了第三人称人物限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人物限知视角的切换与流动.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限知视角的不断切换与流动,形成了敦煌变文独特的多角度叙事视角的特色.在这里,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能够掌控全局,摆脱时空的束缚,在复杂的事件中清出一条线索来;而限知叙事视角又可将叙述者与角色人物充分融合,透视人物的心灵.两种类型视角的交叉使用,形成了一种叙事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寒冬夜行人》叙述风格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作家特别关注过的"一边是晶体,一边是火焰"的外部叙述与内部叙述交错进行的叙述形式。小说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对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调整,而且它还开拓了小说叙述者、叙述对象、范围、形式等叙事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卡尔维诺实验小说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有限全知视角的特征之一是叙述者自限眼光聚焦于人物进行叙述,从而导致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分离,又因二者分属于文本时间中的叙述者和故事时间中的人物而造成两种时间关系并置交错。这种从时序、时距、频率等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时间的拼贴并置成为有限全知视角的又一重要特征,对文本的叙述和阅读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想通过对《围城》的分析来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的哲学理论阐释<红楼梦>,是"新红学"初期重要著作之一.讨论了王国维的思想如何与叔本华理论、<红楼梦>产生共鸣,并探讨以哲学思想阐释<红楼梦>,该批评方法的优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修辞"不仅是语法意义上的,而且是一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手段、方法和技巧.①池莉小说的修辞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幽默与准确的叙述方式,叙述视角的巧妙转换,以及分析性叙述和比喻、排比的运用.池莉后期小说的修辞风格趋于厚重和理性.  相似文献   

20.
叙述情境是叙事作品的构架精髓,也是作者展示高超叙事手段的舞台。优秀的小说家善于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成就其叙事作品。戴维.洛奇在《小世界》中综合运用了"讲述"和"展示"、叙述者与人物、内部聚焦和外部聚焦等手法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学者罗曼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