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理解语言的过程,从语言到内容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从内容到形式则解决“怎样表达”的问题。但是阅读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构成的言说环境。在文本中,体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的独特的表达语态,它由具体话语构成,但反过来可以赋予具体话语新的生机或者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境策略是指听读在语境条件下和语用能力的基础上,运用语境进行话语理解的策略。语境策略指导下话语理解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是“由大到小、以大观小、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语教学运用语境策略,就是让学生掌握利用语境理解语言的方法,养成利用语境理解语言的习惯,不断提高语素养的教学策略。它包括:(一)指导学生学会把握上下语境,形成较为敏锐的语境感。(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场景语境,使表达和理解准确自如。(三)指导学生学会调动背景语境,使表达和理解切境得体。语境策略是提高学生语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生英语语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已经存在的语境感 语境是指语言出现和发展的具体环境,语言的表述实质上是以一定的语言环境为依据来选择创造语言形式从而表达语言的具体内容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中想要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或者表达什么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语境影响,所以,信息接收者要想整体正确地理解语言信息,明白所要表达的意图或者目的,就必须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分析理解语言表达者的形式和语言内容,整体感知其语言的内部环境,并且通过推理得知其语言的外部环境。具有英语语感的学生可以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结合语言的外部语境来选取合理的表达方式和词语进行表达。一般来说,语感程度和语境感程度成正比。中学生已经具备的语境感水平是影响其语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决定文本内容的选择、文本言语的形式以及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的是语境。语境主要包括文体语境、文本语境、社会语境和作者语境。而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从语境出发感受语言、体验表达和习得语言,导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效果不佳。语文教学要站在语境的宏观高度认识语境、潜入语境、习得表达。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进语境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5.
语言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其核心内容无非是语境、语思、语感和语表。这些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关系怎样以及对它们如何处理,是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优化语境所谓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与特点、使用者的职业与修养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语境是源。因为任何语文教学都必须从语境开始,从语境入手,由语境深入。因此,要想搞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丽梅 《文教资料》2013,(24):26-28
“包孕式”言外之意是较典型常见的言外之意类型之一.其形成是表达者适应具体题旨情景,运用隐喻或转喻思维,以同一语言形式传达两个意思、两件事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寄托于辞面.其理解过程,是接受者较大程度地实现与表达者表达时语境互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寻找到辞面与辞里的通道,并结合具体语境,获得“言外之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阅读肩负着"促进语言学习,为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使命。语言学习是模因传播过程,必须遵循模因传播规律。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要求用英语"表达"汉语信息,促使学生带着表达需要去注意英语,是从汉语信息到英语形式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传播。准实验研究表明: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没有复述或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完全参与这一复述活动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部分参与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玫 《现代语文》2010,(2):84-86
评价修辞行为建构的对与错、好与坏,"适应语境"是重要的标准。表达语境差修辞往往是人为地、有意识地进行语境各要素的错位,形成了搭配上的不和谐,呈现出与"语境适应"论的背离。实际上,积极表达语境差,从表面看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背离;从内在看则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运用。在表面语境差中有着内在的对题旨的适应、对语体某一层面的适应以及对客观逻辑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语言的精华,是运用语言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修辞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不可缺少的内容。文章从运用朗读,体会修辞表达效果;体会修辞,不应脱离题旨和语境;品味修辞,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修辞,语言智慧的结晶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语境与语义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活动,都是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只有适应了语境,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从国内外语境研究成果入手,提出了语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并阐述了语境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了解并正确处理语境与语义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没有背景的教育不能叫作教育。"(夏丏尊)语文教学的背景应是语境。很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语境"一词,知道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恰当地利用语境,致使阅读教学碎片化。如大多数教师都知道理解课文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但也只是在课始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阅读理解过程中却根本不顾及或很少联系之前的介绍,这就是一种语境视野的缺失。如果将教学置于适宜的语境中,学生就能整体、联系地感知语言。且看《赵州桥》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角度,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见解.交际语言教学揭示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但并未解决所有的问题.交际过程因为"文化休克"现象而中断,因此交际教学中应注入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学提供了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用能力既是一种知识性的能力,同时也涉及实际交际中的语用行为问题。语用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语境知识以及语言和语境相互联系的知识;语用行为则涉及话语理解和话语表达。前者主要指对话语首要言语行为的理解;后者指说话者使用认知资源进行合理计划、进而调用大脑中相应的语块资源,结合各个心理、生理器官,准确传达意图的过程。这种对语用能力内容的双维性划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内涵语境下替换失效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内涵语境下的语言表达式表达了某主体所持有的信念或愿望等心理内容,因此是带有主体标记的,它只能被带有相同主体标记的并且和它具有相同指称的表达式所替换才不会改变包含内涵语境在内的整个句子的真值,否则,真值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1实验背景把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的"二级转换理论"借用到数学慢教育课堂,根据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性,可将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以基本框架形式表示出来:思维→一级转换→语境化思维图式→二级转换→表达[1].一级转换是将思考的内容转换成语境化思维图式;二级转换是将语境化思维图式转换为有序的表达.无论哪一级转换都离不开思维中介"语境化思维图式".而语境化思维图式形成具有鲜明的"过程性"特征,是促进数学产生式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翻译过程中语言空缺的分析,指出空缺存在的形式。从音、形到语境空缺分析了空缺产生的原因,其中语境是形成空缺的主要原因。并从翻译补偿方面指出了解决语言空缺的几种方式: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词汇联想空缺与空位补偿、词汇联想碰撞与越位补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维吾尔族学生对"上哪儿去"和"目无全牛"的习得偏误入手分析,探讨习得偏误的原因。从语境的角度分析少数民族学生习得偏误的文化因素,进而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语用与文化的关系及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何超兰 《文教资料》2014,(23):187-188
语境与语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语义的理解不能脱离使用语言的人和语境。学习者的语境意识是关键的环节,即培养学习者的语境意识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讨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语境缺失的重要原因,最后就如何解决语境缺失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理解问题是与人类交际本质密切相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从事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的研究课题,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语言是在语境中得到理解的,语言或语言的使用也应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研究。语言理解要依靠语境、语篇特征才能寻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成功交际和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去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体育新闻"去专业化"的主要表现是:体育新闻报道对象泛化与报道内容边缘化,体育新闻报道语言风格逐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语境是体育新闻"去专业化"发展重要动因;二是媒介大众新语境是体育新闻"去专业化"兴起积极推手;三是后奥运时代体育新语境激发体育新闻"去专业化"转型。"去专业化"的过度常常引发体育新闻报道的煽情化、过度娱乐化,甚至是假新闻泛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