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近来“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尚德诈捐门”等一系列慈善业乱象,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陷入危机,对中国慈善事业造成了致命伤害.究其原因在于“官办”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监管、“民办”慈善组织缺乏合法地位、慈善法律规范性不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对于慈善组织本身来讲,挽回公信力的关键在于增强道德使命感、提高制度规范性和自律性以及促进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全慈善组织的监管机制,既是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科学的慈善组织监管机制是一个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多重监管体系,它主要包括政府监管、慈善组织行业协会监管、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管和大众媒体监管.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完善我国慈善监管机制,就必须准确定位政府监管职责;加强慈善立法;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培养社会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3.
官办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决定了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了公信力,组织也就失去了其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支持。因此,对官办慈善组织公信力流失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于研究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相比之下,对于官办慈善组织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对官办慈善组织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官办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官办慈善组织流失问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近来"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尚德诈捐门"等一系列慈善业乱象,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陷入危机,对中国慈善事业造成了致命伤害。究其原因在于"官办"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监管、"民办"慈善组织缺乏合法地位、慈善法律规范性不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对于慈善组织本身来讲,挽回公信力的关键在于增强道德使命感、提高制度规范性和自律性以及促进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和生命所在。中国慈善组织在2011年"郭美美事件"后陷入了空前的公信力危机,而要从根本上化解这场危机,唯有加强慈善法治建设,加强对慈善组织的制度监管,切实保障慈善组织运行的阳光透明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及政府与媒体的职能,直接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者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恩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捐赠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即影响慈善品的效周,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公众信任慈善组织,能够放心地把钱物交给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7.
资源依赖视域下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问题成为公共组织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政府与慈善组织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各自掌握和提供了对方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特定资源,二者是一种共生关系.政府与慈善组织资源依赖的程度存有差异,慈善组织对政府资源存在定向索求,政府对慈善组织资源存在多向选择,在行政集权体制路径依赖和慈善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慈善组织需要向政府定向索求合法性、资金等资源;政府对公共服务承接对象具有选择性,政府既可以在慈善组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间选择,也可以在不同慈善组织间选择.慈善组织索求依赖与政府选择依赖的共存,使得两者处于一种资源互动且不能拆分的非对称性共生关系中,这种非对称共生关系显然不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急需对现有的非对称共生关系进行优化.政府需要从登记管理、捐赠激励方面着手为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成长让渡更多的自主空间;慈善组织则需要通过学习与建立组织运行机制提升自治能力,为自己争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活动的机会.不断完善登记管理制度、捐赠激励机制、慈善监督机制以及提高慈善组织自治能力,最终保证政府与慈善组织各取所需实现利益共赢以及国家 社会关系趋向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公信力不断遭受来自大众和社会舆论的拷问。美国的慈善事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在慈善文化、慈善组织建设、慈善法律体系、政府与慈善事业的关系、慈善监督制度等方面的不同,找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对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慈善事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中美慈善文化具有“博爱”和“仁爱”的差别:美国基督教的慈善思想强调本能意识,具有民主性且开放,而中国儒家的慈善思想则重视道德教化功能,政治色彩浓厚且比较封闭。第二,中美慈善管理模式具有“民间主导”和“政府主导”的差别:一是美国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程序简单、条件宽松、形式多样,而中国慈善组织的注册登记采用双重管理体制;二是美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成熟,而中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不成熟;三是美国采用多种监管模式并存的监管制度,而中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采用的是以行政为主的多主体监管制度。第三,中美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有成熟与稚弱的差别:美国慈善组织数量多、类型多样,专业化程度高且社会公信力高,而中国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少、类型单一,专业化程度不够且社会公信力低。因此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加快推进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并努力营造慈善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也存在三大困境:中国慈善精神滞后;慈善本义形而上追问;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破解当代中国慈善伦理面临的困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体系,需要积极扬弃中西方慈善伦理思想,建构纯粹慈善理念观照下的多元慈善观;实现传统慈善伦理思想现代转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与慈善组织公信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慈善伦理思想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  相似文献   

11.
"郭美美"等事件使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为了重新建立公信力与保护捐助者的知情权和干预权,慈善组织应从扩大受赠组织的信息披露义务,赋予相关利害关系人随时查询资料、提出异议的权利等方面入手,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虽然民间慈善组织在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组织松散,管理不规范,经济来源不可靠,没有专门的场所,没有固定人员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民间慈善组织的社会信誉,也严重制约了民间慈善组织救助能力的发挥,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必须尽快规范民间慈善组织,民间慈善组织自身也必须加强管理,以提高社会公信力,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的慈善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慈善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也日益显著。然而,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生产实践和标准化方面,我国的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监督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的慈善组织运行能够规范化的途径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创新,组织创新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制定《慈善法》等基本法律。2.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慈善机构,增加慈善组织的数量。3.赋予慈善组织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4.提高慈善捐款的免税率,简化退税程序。5.加强对慈善组织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是慈善事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信息披露机制是慈善组织与民众建立信任关系的渠道,也是民众、政府监督慈善组织运行的手段。清代慈善组织的信息是通过征信录披露的。清代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生成制度、信息披露方式、信息披露原则。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公开的对象是民众、政府、其他管理者以及神灵。而征信录的编制和传送,在当时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由内部监管、民众监管、政府监管、神的监管共同组成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这一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清代慈善组织监督机制与信任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慈善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让公众重拾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与热情,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慈善组织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行探索。从完善慈善监督立法、明确慈善组织独立法人地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慈善监督主体、建立第三方协调评估机构等角度尝试性提出完善我国慈善组织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干部公信力反映出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信赖程度,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出现高校学生干部职责不明确,制度不完善;个别学生干部作风不正;学生干部权利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干部公信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干群之间关系不和谐、工作上的诸多矛盾、相关公信力的缺失以及个别干部的思想意识偏差。严格干部选拔,加强干部培训;树立干部典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辟多渠道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注重干部的心理辅导,关心干部成长是提升学生干部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慈善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与服务;创新管理理念,重视慈善组织的建设,提高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创新文化理念,形成全民慈善理念;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慈善品牌,引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归与慈善     
明媚  李影 《留学生》2012,(8):8-13
今年7月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2)》中指出,2011年是中国公益慈善史上最值得回味的一年。没有发生大灾的2011年,不仅保持了较高的捐赠总量和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势头,还在公信力、政策转型和社会创新上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