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东京的城市管理经验看北京的人口调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北京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纵观国外主要大城市人口发展状况,都有一个城市人口过快增长,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调控人口的过程。东京经验表明,城市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人口容量问题,要把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联系起来。通过副都心建设,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通过大都市圈建设,在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同时,达到人口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1990-2008年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为依据,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安徽省人均GDP和老人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分别绘制1993年和2008年安徽省人均GDP和老人系数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各地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区域分布差异性和原因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自90年代以来,人均GDP和老人系数都在加速增长;(2)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各地市人口老龄化和老人系数相关性有所增强.(3)由于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多元化,所以不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而且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老人系数也很高,因此在制定相关人口政策时,要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最后根据各地市不同的经济和老龄化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体育人口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安徽省农村社会体育人口比例为9.47%,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水平低,农村体育参与主体青年农民有26.7%外流,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农村体育再发展,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体育人口发展 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安徽省农村社会体育人口比例为9.47%,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水平低,农村体育参与主体青年农民有26.7%外流,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农村体育再发展,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郡县治,天下安”,县城的作用进而凸显。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安徽县城发展作用进行历史性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长江经济带以及安徽次区域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徽县城的地位与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县城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安徽省试点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2)推动安徽县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3)县城将是安徽省各大板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最后,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及产业选择等方面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安徽县城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中部省域内部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现象越来越突出。安徽省辖16个地级城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化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城市的人口压力指数,并对安徽省各城市人口压力和人口流动比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口压力城市差异明显,省会合肥和沿江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人口压力较小,皖西、皖北人口压力较高。人口压力越低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大、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小,人口压力较小;人口压力越高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小、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大。  相似文献   

9.
提高城市化水平,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农业上:人口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改造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人口城市化可以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增加农民占有的生产资料;农业需要城市工业资金扶持;农业依靠城市工业提供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表现在农村工业上:农村工业是城市工业扩散的结果;城市工业有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可与城市工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城市可以使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加快城市化步伐,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县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受安徽省经济水平的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比较缓慢。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安徽省经济健康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是发展经济的战略性任务。根据安徽省消费需求的现实情况,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快速转变的时期,老年妇女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其承受着年龄、性别和地区的三重压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本文以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2011年开展的"安徽省老年妇女养老问题调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安徽省老年妇女经济、健康、文娱等方面的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能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对策,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农村老年妇女这一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分析安徽省智慧农业的现状,探讨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推行规模化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水平以及加快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的培育4个方面提出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前,碳排放是热点研究问题。碳排放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基于IPCC所提供的测算方法,采用1991-2011年间的数据计算出安徽的碳排放。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基于Kaya公式,从单位能源碳排放、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位能源碳排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使用效率因素次之,人口总量因素对安徽省碳排放规模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据此结果,安徽省碳减排应从调节经济发展增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政府、学校、企业共同的事业.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运用多种合作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安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使其更好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我省在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协调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保持人地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盐城市亭湖区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