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之模块三为“文化发展历程”,其中第一单元就是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内容。中国古代哲人辈出,思想博大,哲理深邃。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关键。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文明长河的不断汇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神,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本文从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音乐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代表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韵味。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性的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元素着手,探讨其独特的东方神韵风格,挖掘作曲家更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并将中华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内核精神和文化内涵准确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身体有节奏的动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一直紧密相联。在古代,音乐与舞蹈就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将音乐称为"乐舞"。在舜统治时期,代表性乐舞叫做《韶》,又称《箫韶》,孔子曾赞其"尽善矣,又尽善也"。秦、汉、两晋、南北  相似文献   

6.
简评胡健的《中国审美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胡健同志的新著《中国审美之魂》 (黄河出版社 ,2 0 0 0年 ) ,我觉得这本书正如包忠文先生所说“构思好 ,有见地 ,叙述也得体 ,文风也好” ,是一本新颖的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史的导论。力图寻求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的线索 ,揭示中国声明精神的特征与规律。作者把先秦当作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奠基时期 ,儒道是中国审美精神的两大源头 ,作者在这部分特列“乐的争鸣”一章 ,指出中国古代的审美精神与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审美精神是一种中情理重天人合一的音乐精神 ,不同于西方重冲突重神人合一的戏剧精神 ;经过汉代的过渡 …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核心,也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法则.从气韵的诠释、气韵的实践及气韵的展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反省,为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创造了条件,并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化的基础。古代中国人类精神觉醒的鲜明特征主要反映在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性等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10.
谈中国钢琴作品"润腔"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作为源自西方的键盘乐器,发音清晰而绝对,不能在演奏期间升降或滑动,与中国传统音乐中普遍的音调游移及滑音装饰性大相径庭。中国钢琴创作源于中国音乐传统,技法的艺术表现也要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演奏中除运用西方钢琴技法外,还要掌握和运用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殊技法,运用好节奏润腔和音色润腔,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11.
骈文在南北朝时凝结为一个美文学的象征 ,其文体语言结构 ,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规范的仪式 ,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表征着汉字的意化特征和骈文“文”的属性以及中国文化精神 ,有其形式的自足和完满。这种文体语言结构同时受时代精神、时代情绪、社会审美风尚 ,诗性的高涨的影响 ,从而凝结为一种士人文化精神的符号 ,使骈文逐渐走上诗化 ,非功利化和程式化 ,导致骈文不仅有一种不断追求语言新形式的动力 ,同时为其自我否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适应了农耕文化生活节奏,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成为“士群体”阶层的钟爱之器。在宋代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古琴艺术闪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辉,鼓舞着文人雅士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反映出不同于汉唐的新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精神明结下的丰实硕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国粹。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独立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关学观及以意为先,以线造形,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以达作品气韵之生动的最高境界。民族性愈强,世界性欲强。  相似文献   

14.
品味欣赏文言诗词,从语言和修辞、意境和意象、音韵和格律、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欣赏,来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吸取了民族特有的戏曲和曲艺艺术精华,对内建立了深刻而客观的身份认同,而且在文化、思维、艺术特色、演唱风格等多个层次上与国际接轨,也摄取了众多来自西方的营养,体现出了无尽的艺术魅力和演唱风采。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音乐这一原始的艺术也脱离了背景烘托的作用而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效果,由画面与音乐的契合产生了纪录片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而音乐在形式上对于叙事空间的转换则产生了纪录片的节奏样式,其表达效果上的多义性给纪录片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风格。本文结合多部电视纪录片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性,旨在说明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9.
包铁良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64-65,86
从汉语的发音特点着手,论述了歌唱中应如何咬字,如何将歌唱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演唱时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使歌唱突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强调了歌唱语言的灵活运用,并分析了歌唱语言在表达歌曲风格、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仕途苦闷等各种不幸的命运遭际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之中,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李贺诗歌所呈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和魏晋以来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正是由于李贺在诗歌中高扬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得其诗歌创作的取材和艺术表现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长远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