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训练学生听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使用英语,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培养听的习惯。在安排课时进度时,可以利用刚开始时的三五分钟听一些相关的复习材料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外语。但是,我们的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教师应如何使用课堂用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使用英语时要尽量做到“四化”。  相似文献   

3.
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是英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以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听力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石小兰 《江西教育》2003,(10):27-27
一要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和能力只有通过大量接触英语才能培养起来。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用学过的英语去解释、讲解新的单词、句型和课文。二要利用教材进行听写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对音、词、句的辨别能力。听写是提高这一能力的较好途径。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后的听力…  相似文献   

5.
一要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和能力只有通过大量接触英语才能培养起来。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用学过的英语去解释、讲解新的单词、句型和课文。二要利用教材进行听写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对音、词、句的辨别能力。听写是提高这一能力的较好途径。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后的听力…  相似文献   

6.
高瑞颖 《成才之路》2009,(20):61-61
一、注重听说,培养英语素质 1课堂教学英语化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首先,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加学生听的机会,让学生多感受英语刺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英语,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这样不但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大有裨益,而且会使其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录音进行教学。新教材配备了由英美人士朗读的录音磁带,语音、语调相当标准,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每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内容接近生活实际,涉及中外名人、体育、卫生、环境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采用英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杭宝桐在其著作中探讨英语教学时曾经提出:"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英语课堂采用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一种新的标准。授课教师应该在上课伊始就采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讲解课文、词汇、语法结构以及与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学生能力时都应尽量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重读写、轻听说,听力是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最感吃力的一环。笔者执教于农村小学,对于大多数缺少英语使用环境的农村小学生而言,"听"是他们习得正确语音、语调,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养成英语听说习惯在缺乏英语使用环境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力求自身发音准确、流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力环境。教师不妨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并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情或解释说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听说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华章》2010,(27)
英语听力教学近年来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听力水平较难得到提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问题之一.英语只能在中国学,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有一定困难.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生多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至关重要和必要,英语教师应摸清造成听力困难的因素,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运用新的听力教学法-"听读、听写、听说"三项能力结合听力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英语听力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英语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英语课堂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首先要坚持利用好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条主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尽量使用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过去用汉语上英语课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听力氛围之中。同时讲授每个单元新课时,让学生先听英美人士地道的英语课文朗读。在授课过程中,边听录音边用英语讲解,让学生熟悉语音、语调和语感。单元结…  相似文献   

13.
正译林版英语新教材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而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有效、有趣,学生会说、乐说,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一、英语课堂用语运用的层次性英语课程学习具有层次性,自然要求教师课堂用语要具有层次性。比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教师经常会使用"Listen carefully!""loudly!""Look at me!"这样的语言来提醒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听是理解和获取信息的具体行为.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要从听力训练着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创设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语言环境,这将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起着极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长期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大多数中国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长时间处于"哑巴英语"的状态,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是当代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英语教师传授知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十分有限,而听说课堂就是他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主要场所,因而听说课堂中教师的话语就成了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一、营造"美"学英语的环境1.语言美。语言是一种说话的艺术,交流的产物。语言优美、声调活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英语标准自然流畅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语音语调。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令  相似文献   

17.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语言离不开实践,而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大都限于课堂。教师上课时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严格控制汉语的使用,把英语课堂创设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一切学习行为都是刺激,反应和强化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得到不断的刺激,就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形成能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会逐渐适应英语氛围。课堂上的英语气氛可激发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动机和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情”与“景”是两种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使教学双方都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利用语言本身创设情景教师从走进教室开始,到课堂教学结束,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努力营造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从而理解并记住所学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二、利用表情和动作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使用大量的直观教具,尽可能多地使用课堂用语,形成良好的英语气氛。  相似文献   

20.
1.教师课堂用语中使用肢体语言 在外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多讲英语,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词汇量极其有限,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呢?肢体语言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这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