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开静悄悄     
陈立武 《班主任》2006,(12):18-18
法师对刚收入寺院的十多岁的小沙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法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刚记住某个禅理,就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那烂陀寺.他拜见了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法师.一番询问之后,戒贤法师竟无故落泪,究其缘由,戒贤法师通过他的侄子觉贤法师,第一次把三年前自己的一个梦当着那烂陀寺众僧的面公开地讲了出来,这个梦表明,玄奘跟戒贤大师存在着一种冥冥之中的因缘.戒贤看见玄奘不远万里终于求法到了西天,当然就一下子想起了三年前的这个梦,所以欣喜无限,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3.
佛经中的事项、概念,常冠以数字。数字"七"同佛教的关系,较其余数字更加密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有敕于洛阳度二七僧。"人们普遍把"二七僧"解释为"二十七名僧人"。其实这是用乘法来表示数字的,二七一十四,"二七僧"是十四位僧人。如果真是二十七位僧人,古代的文字表达要说成"二十七僧"或者"廿七僧"。  相似文献   

4.
法师对刚收入寺院的十多岁的小沙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法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刚学会几个  相似文献   

5.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  相似文献   

6.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脚勤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  相似文献   

7.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8.
唐代慧净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言及<心经>之内含和作用,以为有四方面的"不可思议"之妙,曰"教不思议"、"理不思议"、"行不思议"、"果不思议".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其精深弘奥的哲学思想.于教、理、行、果四端,也具备显著的不可思议之旨趣.沿着这条思路,将<心经>的基本思想与<周易>的哲学内涵略作比较,颇可揭示二者之间的契合所在.  相似文献   

9.
海岸 《小学生》2008,(Z1):88-88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发沐浴后,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利索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苦口婆心、因势利导地教他为僧做人的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致使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寺庙中的主持和尚称方丈、长老或住持。对在佛教教义上有一定研究的僧人称法师或禅师。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称尼姑。对和尚、尼姑和道教寺庙里的道士,一般均应称为师父。对喇嘛教的僧  相似文献   

11.
湖州杼山妙喜寺是陆羽撰著《茶经》的所在.据史书记载,妙喜寺又名妙峰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旧址在湖州城西之金斗山,唐太宗六年春二月移额到杼山.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湖北竟陵(现天门市)人陆羽(鸿渐)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湖州,并与杼山妙喜寺主持僧皎然成为“缁素忘年之交”.此后,陆羽长时间住在湖州,遍访湖州及附近县、乡山水,考察茶山,亲躬茶事,经过研究而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学专书《茶经》.陆羽  相似文献   

12.
福建有多种地方志记载福清少林寺,因此福清历史上确有少林寺院,这点学术界已无异议,但是史籍中到底有没有有关福清少林僧的记载,则众说不一。本考证宋代的少林德诚和少林妙嵩二人都是福清少林僧,另外,对与他们关系较密发的两位沙门师友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显勇 《中国语文》2016,(4):481-486
《经律异相》是南朝梁代宝唱法师所撰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五十卷,汇集了佛经文献中的各种奇异故事,其内容分为天、地、佛、诸释、菩萨、僧等二十二部,是研究佛教传说及轶事的重要典籍。《经律异相》对于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学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下面就试举数例以就正方家。1.文字流变枪  相似文献   

14.
纪广洋 《小读者》2011,(5):23-23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嘴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15.
段玉明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佛教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故近代以来,主张佛教教育改革者,将新式教育方法引入传统佛教教育之中。此一改革的肇始者杨文会,在其开设的祗洹精舍学堂中,模仿新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17日,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在网络上发表声明,透露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尊敬的各界朋友:我们沉痛地宣告,2007年5月13日18时57分,陈晓旭女士(妙真法师)因患乳腺癌安详示寂。亲属、友人万分悲恸。遵其  相似文献   

17.
一天,佛印和尚到苏东坡家中谈佛法问题。佛印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苏小妹在内房听了,很不服气,想嘲弄一下这位自命不凡的和尚。便扬声说:"佛印法师,我有一个上联,请您对一下好吗?"接着吟道:"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福建闾山教师公庙及民间法师的传说故事.师公庙供奉的是业已去世的历代著名闾山教法师,信众认为他们也像神佛一样,具有驱邪赶鬼的能力,能够保护一方水土.法师传说故事以法师为中心,叙述他们到闾山学法、斗法以及为民众斩妖除魔的故事.大量的师公庙及法师传说故事说明了民间流传着一支以法师仪式为主的宗教传统.该传统以“驱邪”为核心,同儒、释、道三教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它是教育事业发展创新的基本保证。这支队伍的领军人才——名师则是它的核  相似文献   

20.
《江苏高教》2005,(6):151-156
高教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王湛(3.1)从文化视角看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左兵(3.15)一流大学的形成研究:经验与启示张随刚(3.18)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综述《江苏高教》编辑部(4.1)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王斌泰(4.6)“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跨越发展战略的经济学概念分析周远强吕磊张良平(4.44)“‘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综述南京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室(4.47)审时度势,加快建设高教强省王湛(5.1)江浙沪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发展刘海波(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