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构建学习词典的中观结构可以借鉴认知语言学中对语义认知的一些观点,以学习者词汇认知的心理表征为依据,建立合理的词典结构体系,再现自然词汇语义网络,帮助学习者形成有效的词汇推理和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义学,特别是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探讨双语词典译义的认知机制,指出翻译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双语词典译义并不仅仅是寻找对等词,而是在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作用下,实现对源语语词的概念结构在目的语中的重构。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译义模型,并用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语词典译义的多元理据性,本文从研究现状、可行性和译义过程等角度论述了心理词库在双语词典译义中的理论价值,并从宏观和微观结构方面例证了心理词库在双语词典译义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义网络信息是词汇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通过语义网络信息习得词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词典是二语学习者获取语义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学习者了解英语学习词典的语义网络信息处理,将极大提高其英语词汇习得效率。本文在阐述词汇习得与语义网络、语义网络与学习词典关系的基础上,以词汇习得为视角,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9版)为例,分析了英语学习词典在各个结构层次的语义网络信息处理。研究表明,OALD-9在总体结构、微观结构和中观结构等各个结构层面上均采用多种方式呈现了语词的语义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排列在语义场之中,这些有着某种语义关联的词汇之间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剑桥高阶学习词典》3版在词汇语义网络构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使用的方法有:词库、词汇构建、参见、搭配、释义及插图等。《剑桥高阶学习词典》3版在语义网络构建方面也存在不足: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没有在词典中展现;虽然提供了大量与词目词相关主题词汇或词目词的近义词,但众多词汇信息堆积在一起,显得有些凌乱;在宏观结构没有提及语义网络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比较双语词典译义与双解词典译义的异同。其次,抽样《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以下简称《牛八》)相对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牛六》)新增词汇。将样本中新词分类。之后参照双语词典译义方法,阐释双解词典泽义方法。最后,统计样本,总结《牛八》新词中,不同类型词的主要译义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电子词典的超文本性对链接相关词汇语义信息,构建心理词库语义网络的作用,并提出电子词典的超链接功能对激活中观结构语义网络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列举各种情形下语言认知的实验结果,证实在语言认知中语义关联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儿童早期双语教学中词汇习得的特征,认为语义生成于语境和与其关联的词汇中。利用联结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母语与传统二语习得在模式上的差异,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二语学习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郭常红  汪淼 《考试周刊》2008,(21):62-63
本文以特里尔的聚合语义场、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语义场中的词义聚合关系、词义组合关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场理论有助于形成二语词汇习得中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语义网络.对二语词汇的"深度"和"宽度"习得能够产生双层促进.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词典是指外部词汇在人心理的表征,它存储着词汇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信息,在结构上包括概念表征和词汇表征。双语者的两个心理词典之间存在符合关系,即双语者两个心理词典在语义水平上是共同表征的,但在词汇水平是独立表征的。双语心理问典实验研究既有词汇联想实验和Stoop效应等比较粗放的实验手段,也有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功能核磁共振和正电子层描术等高精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after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after延伸出三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after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2.
惯用句是日语的一种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喻性是日语惯用句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其隐喻、换喻和提喻意义是认知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等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人类认知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意义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日常语言离不开比喻认知方式,语义研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3.
英语委婉语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委婉的表达方式,而且在这种委婉的表达中呈现出强烈的民族语言文化特色。英语委婉语也是如此,其表现方法,社会功能,语义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性。本文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X帝”作为网络新词语的构成模式,具有能产性、定位性和类化性的特点。“帝”由最初的“花蒂”义到后来的“天神”义、“君主”义,再到近年来泛化出的新义:“在某一领域获得最高荣誉的人、物或团体”、“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突出特点的代表人物”、“最能突显……特色的物品”。帝的语义指向实现了“物→神→君主→个人→团体→物”的转化。“帝...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主要的语义理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据是语言生命的基因。语言中的一个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了解词汇的理据有助于我们认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词义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语篇和语用的分析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语义范畴构建的过程就是其原型义项依照辐射方式和连锁方式向其他义项延伸扩展的过程,而每一个义项的衍生都具有某种语义理据性.二语习得中,原型范畴理论,和理据性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架构语义联系网,使所学词汇表征意象化和具体化,拓展多义词的习得深度.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王念孙《广雅疏证》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两部重要著作。在贯通语料的基础上,笔者由词义引申入手比较二人研究思路的异同,从词义分析的指导思想、词义分析的着眼点、词义分析所用术语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二人"求变"与"求通"的不同研究取向。与此同时,借鉴汉语词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二人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8.
以“S—V—A—O”句式为基础,分析了异指定语语义指向类型的形成条件,概括了异指定语的七种语义类型,并在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对异指定语的形成做出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临时性和主观性正是异指定语形成的语用动机,异指定语的理解正是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动态实时意义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谐音现象中包括本体与谐体两个部分,根据表义模式的不同我们将汉语中的谐音现象划分为双关表义、谐体表义、本体表义、本体谐体共表一义、本体谐体各自表义及特殊表义模式6种类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谐音现象进行分类的新标准,并有助于从语义角度更深入地理解汉语中的谐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