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当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是一种依托民族语言歌唱进行的艺术表演,是传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它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说,民族声乐是我民族音乐苑坛中一朵盛开的奇葩,是推动我国音乐艺术创作的精粹。音乐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为了突显出民族声乐的音乐风格,应实现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还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是一个亟待探索开拓的领域。为了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开辟民族声乐教育是国家重要工作之一,1953年国家开始在全国组建音乐艺术院校,一批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到校担任领导、教授,派学生到国外学习,聘请外国专家到校讲课。在教学教材方面学生和教师深入民间采风,编写音乐教材。此时通过教育家们的努力,并有国家的“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文艺方针作为指导,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本文重点回顾了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高师声乐教学要体现其师范性,这是根本性的任务。目标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音乐基础教育。因此培养的就是全方位的复合型的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教学能力。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应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声乐教师要探索和研究的。一、根据师范学院的特点进行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听许多声乐教师讲我是教“美声”的,或讲我是教“民族”的。老师这样讲,学生也会说,自己是学“美声”的,或学“民族”的。做为师范学院的声乐教师究竟应按什么样的模式来授课呢?我认为,不能把美声和民族唱法作简单化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这朵绚丽之花现如今已经开在了大学音乐课堂里。当代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弘扬和继承,高校音乐专业把民族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中,对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大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出入,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想法和教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状况对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更是不利。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被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声乐在音乐教育中处于独特地位,针对当前音乐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如何弘扬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少数民族声乐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民族声乐沿袭了各地的音乐元素及地域风情,它根植于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以及民族语言来诠释民族自身灵魂的一种艺术,它的表现独具魅力,在展现民族感情与文化的同时,还不断汲取国外的音乐元素,多元化发展的民族声乐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与喜爱。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问题,包含技术层面、地域层面、文化层面等把握民族声乐发展多元化的走向,需要透彻深入的领略民族声乐个性特点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演唱集聚着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而音乐剧作为中国的一种音乐形式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优势。民族声乐演唱应用到中国音乐剧中既具有必要性,还存在可能性。民族声乐演唱对中国音乐剧的所起作用是巨大的,是其能在国内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基础,民族声乐是世界音乐化的组成部分。多元化是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的民族音乐精华,将其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熏陶,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而且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只有加强文化的融入,才能够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扬。声乐教师要打破过去的音乐教育模式,主动的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融入起来,实现声乐教育改革中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提倡音乐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潮流。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我国民族声乐“千人一面”现象的批评,反映了群众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呼唤。我国地方民族音乐院校应当敏锐地洞察到这些变革,结合自身实际,深刻理解音乐教育多元化在各学科中的含义,积极地把民族声乐学科的发展融入其中,把社会需求与本校民族声乐学科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在民族声乐多元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语言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语言的特点,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得发展。文章结合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民族声乐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对民族声乐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3.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学视野下,“二级传播”理论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被更多人所接受;“议程设置”理论为中国民族声乐奠定更为牢固的群众基础;传播学理念的“传承特性”,为弘扬与创新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根本性保障。运用传播学理论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科学发展,应注重借助新闻发布会的组织传播功效积极造势;注重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功能;要努力做好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继承与发展这篇大文章;要敢于破除陈旧观念,摒弃单一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中的瑰宝.美声唱法成了中国声乐教学的蓝本.发展中国美声,有利于美声唱法的世界化,有利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有利于国民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歌唱语言的差异,声音至上意识,快饕文化的冲击都制约、障碍了美声在中国的发展.发展中国美声,要注意"美民"结合,加速美声的民族化;注重个性声音的发展,艺术歌曲的创作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强化市场意识,加强美声唱法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跨入21世纪的民族声乐现状,举例说明了普遍声乐艺术的表象信息,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表象信息及对其受众审美取向的影响。指出探讨表象信息对审美取向的直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20世纪30-40年代的成熟,到21世纪的多元发展,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及中国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愈加彰显.在这种情势下,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几十年来风格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与反思,从中引发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和艺术经验,无疑对今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向前推进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深层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常情况下,声乐作品数量的不断增长伴随的是声乐演唱水平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在彼此的发展道路上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前,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