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方面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2.
刘保昌的新著《汹涌的潜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是一部厚重、扎实的学术著作。作者从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创作、现代作家这三方面进行整体、宏观的研究,分别梳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借此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性来源在于传统文学、文化的创造性转换,西学的影响是外设的,不是本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界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出版是现代文学的摇篮,现代出版作为一种物质形式不仅孕育了现代文学,反过来,又借助现代文学而获得了自身更大更快的发展.它不仅仅是现代文学的生存手段,还对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结构性的反作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出版文化影响下的文学"转型"主要出现了两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以来的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既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也受到了俄国民粹派的较大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渗透,具体表现为两种民粹主义面向:“以民为粹”的文学精神和“民之精粹”的精英意识,分别指涉创作理念和思想内蕴这两个文学维度,在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衔接与转向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下文学与文化环境的纠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王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6.
"古典主义"是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引人注意且仍需深究的问题。在此问题框限之内,梳理学衡派、新月派与京派的家族类似性固然重要,但将"古典主义倾向"与"古典主义思潮"区别开来,以充分认识现代中国诸多文学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则是更能发挥其理论动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倾向体现为一种重视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均衡、节制的美学风貌,其主要承载者新月派和京派并未从根本上悖离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倾向构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种特殊表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潮与运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媒     
自现代文学学科创立伊始就与现代传媒结下了密切关系.学者们首先对现代传媒呈现出的文学性进行研究,细读报刊书籍提供的原始文学样本,追溯文本的时代特征和从中所体现出的文学风格倾向及社团思潮流脉,从而还原现代文学场景,梳理现代文学史,确立现代文学学科基础.他们认为现代传媒是促使现代文学发生,并影响其发展路向的重要因素.它以报纸、期刊、杂志、书籍为传播的物质基础,创造了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拓宽了现代文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
余玲 《林区教学》2021,(2):101-103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基于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和现实需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由于面对深刻的社会转型与空前的民族危机,因此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作品数量十分丰富,这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和重要内涵.论述现代文学课程中家国情怀表现最突出的现代启蒙思潮、五四诗歌创作以及抗战文学,旨在更充分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寄寓了晚清以来对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认同理念,构筑了现代文学追求宏大性的国家叙事的意义空间,成为现代中国的一种国家元叙事.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已完成了从开埠之初的小渔村、渔港,向现代大都会的转变,都市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汇,消费文化的盛行和都市市民气息的混合、杂糅,又成为现代文学中"上海书写"的一大特点.无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书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基调和时代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它牵动着现代中国敏感的神经,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内所指的现代性爱思潮是指一种以现代性学知识(包括性科学、性心理学)、现代人文主义思潮为主要内容的思潮.  相似文献   

12.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之一.它对自我的标举与崇尚唤醒了中国现代作家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使表现自我、强调自我成为其创作的基本主题.它的主情说使作家的突破封建理性的禁锢而将表现感情视为艺术的本质,并导致某些反对形式技巧、追求无功利性的极端倾向.它的"返归自然"的主张则使作家们将大自然作为自我人格与理想的寄托,使中国现代文学中自然的成分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晓娟 《文教资料》2007,(31):17-18
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外国文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曾有哪些外国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文章先是简要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里先后出现过的外国文学思潮,后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三方面论述其仍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但二者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15.
方修是马华新文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和前驱者,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他最早站在世界华文文学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揭示了它的开放性,辐射力以及对于世界华文文学的巨大影响,另外,他也收集,整理了大批中国现代作家在马华文坛的活动史料,使人们得以全面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原貌,他的研究成就,打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历来只重视中国大陆的局限,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恢复了中国现代文学原本具有的开放性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前现代文学史撰写及现代文学评价中有意无意的以西方现代标准为参照的做法,形成了对民族文学、文化传统的价值遮蔽.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有必要讲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民族形式的合法性以及解放区文学的价值意义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以确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有了某种隔阂、壁障以致对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的发展,制约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部分裂乃至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矛盾、差异乃至分裂、对立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根基的整体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对以往某些现代文学史把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仅仅描述为“矛盾——批判斗争——发展”提出异议,认为在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类型,除上述类型之外,还存在“矛盾——互补调和——发展”,以及将上述两个类型结合而产生的第三个类型。再从历时性角度考察,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反拨,二是延续,三是重复,四是综合与超越。正是这三个类型、四种关系,构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