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顶牛这种现象,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处理不当,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既影响学生学习,又妨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引起学生顶牛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常见的大体有以下几种:第一,有的学生有“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学生做错了事,好好对他讲,他容易接受,如  相似文献   

3.
学生“顶牛”怎么办?王月英孙兴良我们做班主任的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跟你“顶牛”。这时,班主任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如果大动肝火,不注意耐心启发,便会造成僵局。那么,应如何教育学生放弃“顶牛”,并认识和...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用哲学的口吻说:距离产生美。人际关系要讲究适当的距离,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老师和学生之间当然也存在着这种奥妙。我们都在批评这种现象:有的老师过于看重师尊的威严或者错误地理解威严的含义,以为老师在学生面前应当时刻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不轻易和学生说笑、谈心,这样才有老师的派头,才能使学生敬畏,才能管好学生。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又古板又生疏,有“畏”而无“敬”,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书育人是极不利的,这样的老师就是走进了师生关系的一个误区:距离学生太远了。那么,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应当走近学生,和学…  相似文献   

5.
有教师把学生赶下河的吗?我就见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他躲在窗外观察班上学生上课的情况,发现一个女学生在和同座的同学讲话。他火了,立即走进教室,当众批评这个学生。谁知学生一口否认,他就当场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可学生还是不认错.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到学生与老师顶牛,就纷纷前来帮助“端正态度”。学生在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批评、指责、排斥下,低头不吭声了,不料她突然一扭头冲出办公室,“扑通”一声跳下了河。学生跳河的事是极个别的。平心而论,没有哪个教师会有意把学生“赶下河”。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6.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面: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你批评已经犯了错误的学生时,学生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还和你“顶牛”。出现了这样的僵局后怎么办?有人可能要说:为了保持老师的尊严,一定要在当时把犯错误的学生“整”得服服贴贴的。我认为,学生和老师“顶牛”后,老师应该十分理智地先“假旗息鼓”。正确的做法是在事后通过疏导和启发使学生逐渐地去认识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否则,就会导致和你“顶牛”的学生在给你“下不来台”后,“破罐子破摔”,一错再错。在本学期刚开学的一次班会上,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谈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时下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 ,但是“心罚”却普遍存在。所谓“心罚” ,就是对待某些学生冷漠、讽刺、挖苦、压抑等等。这种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如孤独无助、自卑、恐惧、自暴自弃、厌学、敌意等等心理问题和障碍。常见的“心罚”有以下几种 :对学生冷漠。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上有些毛病的后进生 ,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不给他谈话 ,不给他笑脸 ,相处几年如同路人 ,甚至连批评也没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种精神禁闭 ,故意违纪 ,以求老师批评他一次 ,精神上透透气 ,可见这种“冷漠”型“心罚”的厉害。讽刺挖苦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大忌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顶牛”。近闻某中学师生之间“顶牛”之事时有发生。顶老师“牛”的那个学生,自然度日如年,检查写了一遍又一遍,还过不了“关”。顶学生“牛”的老师,日子也不好过:“这还了得,学生胆敢当众顶撞老师,太不像话了!”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中丢了“脸面”,越想越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假装无知,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经验性的无知,而是一种求知态度,即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占有绝对真理,但又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导了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学术标准面前,师生平等。因此教师不是在传授真理,而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无知之知”的求知态度和求知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变得自足,然后自主地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学生最反感老师中的“保姆型”“警察型”和“保姆加警察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自身形象让学生佩服起来,满足起来?我想,我应该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师生关系。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一定的教育原则的指导下的。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教育原则,就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用爱的教育来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严格的要求来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种。造势型。一种是语言鼓励:“棒!棒!你真棒!”还有一种就是只要老师说“说得好”,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鼓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十多次的鼓掌突显课堂气氛之热烈,为课堂气氛造势。激将型。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能不能干?”学生有气无力地说:“…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老师或家长抱怨:“那个小‘调皮鬼’,好像没长小耳朵似的,和他讲话总是不听。”每当听到这种话,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每天都用同样的‘台词’在提醒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已有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留心观察,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诸如“你不听话,报告老师去”,“你们老师说的,你敢不做”等等乱借“师威”压服孩子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种把老师当成无形电视、无形录音机来“遥控”孩子的做法,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首先,影响师生情谊。师生关系是幼儿园各种关联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种关系。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家长乱借“师威”。企图让幼儿顺服自  相似文献   

14.
王秋红 《考试周刊》2012,(39):21-21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与学生不听调遣的矛盾.教师“强让”越严重,学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而“疏导”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以朋友心对待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普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和谐的、融洽的,但也难免存在“顶牛”的事,彼此之间面红耳赤、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对这种现象若不能正确认识,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威信,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影响班级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影响学习风气,甚至导致班级工作陷入瘫痪的状态。首先,班主任应该:从学生身上查明原因,弄清原委,找到学生的“牛鼻子”,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对策,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第一,学生善意的“顶牛”。对班级中出现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  相似文献   

16.
许多教师觉得爱“顶牛”的学生很难对付。教师恨铁不成钢,可学生偏不买帐。有时候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往往搞得师生都很狼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有的公开顶撞,死不认错,有的是一声不吭,用沉默来反抗。遇到这种“顶牛”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训斥指责甚至体罚来对付。结果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  相似文献   

17.
童童 《红领巾》2008,(11):20-22
真是不开心,明明好心提醒他,结果还差点打一架……黄玉刚是我前桌,大家都喊他“黄牛”,因为他有股牛脾气,说话爱顶牛,为此经常和同学闹别扭。  相似文献   

18.
“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中“主-客二分”的反驳,是对双主体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一种超越。在“我-你”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形成了一种互主体性的关系,即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9.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固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这种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并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避免死读书。对此,笔者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有以下收获:  相似文献   

20.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任教的科目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