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然之月;第二部分写古诗词之月;第三部分写童心之月。抓住《望月》三部分内容转合的句子:"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第2自然段)",是月亮把我叫醒了"(第4自然段),"这是明亮的眼睛"(第19自然段),反复推敲可发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4.
编者推荐:从"早"的角度写屈原,编者所见,本文作者是第一人!卒章上升到"不孤单"的高度,立足现实评说古人。此文还可锦上添花:第一,材料还要更具个性,补充屈原"先知先觉"的独特细节。第二,语句还要仔细斟酌——第四自然段中的"即使"应改为"虽然";第八自然段中的"花朵"宜改为"早梅";第九自然段中的"不久"应改为"后来";第十自然段中的问号宜改为叹号,并删除"吗"字。  相似文献   

5.
马文 《小学生》2012,(9):7-7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讲述了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可最终却被人类残忍"屠杀"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之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懑。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开头到第五自然段,写的是那树庇护人类。第二层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那  相似文献   

7.
放得开,收得拢——前七个自然段从多个侧面衬托第八自然段中的"把她接回国,让她回来学汉语",特别是第三自然段,表面上写"说起美国的生活,言语里处处洋溢着赞美",实质上写"他们热爱母语"。  相似文献   

8.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说的段落,指意义段,或称结构段,它是文章结构的外部形式。层次,指文章叙述的先后次序。段落大于层次,层次又大于自然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空间顺序分为两个意义段。第一部分共有八个自然段,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自然段总写百草园是乐园;第二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还可以按整体与局部,植物和动物,静物与动物再划几个小层次);第三至六自然段,插叙美女蛇的传说;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冬天的百草园。当所选的文章或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此文成功与不足都在首段,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词——"痴情不改";但是,不应节外生枝——"贾母把你称作‘混世魔王’","是她的溺爱造就了一个愤世嫉俗而又痴情不改的你"。首段改为"衔玉而来的你,对黛玉痴情不改",全文就有"主轴"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写"痴情",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不改"。卒章"谁能解你的痴情呢?还是给你一杯忘情水吧"是神来之笔——其中的"解"针对前文两度出现的"改"而来,借宝黛爱情说事——作者主张"痴情应有度"!  相似文献   

11.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九册)一课最后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周总理的灵车过去了,人们仍然不肯离去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希望能永远和周总理在一起的真挚感情。教师可这样教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灵车过去了,人们还不愿  相似文献   

12.
阳台……     
编者推荐:选点写"圆",能放能收。从阳台辐射开去,将上、下、远处收进视野。第二自然段预设结句——行文瞻前顾后。倒数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中"逃"与"跑"二字,寄寓了"回归自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感知] 作者在《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说明了人们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理清层次]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作者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作者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最后,作者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刨根问底] 本文的题目是《爬天都峰》,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只有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是写怎样爬山的,而且写得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     
编者推荐:此文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有"坚强"二字——规定了写向日葵的角度。倒数第二自然段中"也仍旧向阳……与阳光同在"诠,释了"坚强"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坚强"的情节。  相似文献   

17.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首段的最后一句作为引出下文的过渡句,很恰当;如果能将其变化为“这只蝴蝶引导我回到了生命的春天”,放在文章的最后——就更有文采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太直白,其意应蕴含在蝴蝶的意象中——将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生”二字展开写。  相似文献   

19.
《我选我》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武汉市教研室柯玉静教材说明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班上的劳动委员辛永勤转学了,第2自然段写在班上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选了自己;第3自然段写王宁向大家说明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前扣紧标题中的"围"字,写围龙屋的特征;最后三个自然段扣紧标题中的"客"字,写构成围龙屋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