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婷 《宁夏教育》2010,(2):64-64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前,我通过研读教材,捕捉到。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研,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这一课以读为主线,紧扣“整体感知——研读感悟——积累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功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读书实践,并从中受到情的感染,理的洗礼,美的净化。  相似文献   

3.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21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是完成语文的工具性功能,二是完成语文的人文性功能。《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一篇融工具性与情感性为一体的习文。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互相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字词句段的训练达成中,体悟爱因斯坦生命的伟大。我执教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努力达到此种教学追求,并践行此种教学行为。现就部分教学片段进行了记录与反思。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爱因斯坦,心里想到了什么。小女孩为什么这样想呢?找一找具体的语句,告诉同学们,好吗?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和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在世人眼中他是"伟大"的化身,但在课文中当他与一个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的普通的小女孩相处时,却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曹跃进 《考试周刊》2013,(71):31-31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整体目标是“亲情依依”。课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大街上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通过写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交往的经过,表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平易近人、善良可爱的一面,也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乐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主:既要凸现主体 也要体现主导 案例1:下面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学习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 生1:我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因为他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 师:很好,谁继续说。 生2:爱因斯坦真伟大,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给人类的科学事业做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超群脱俗的品行和天真无邪的童心,在《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中得到了浮雕般的再现。这与文中频繁地使用“一”字有很大的关系。纵观全文,“一”字用语有二十多处。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可让学生感悟出它们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一、自主:既要凸显主体,也要体现主导[案例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片段师:学习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生1:我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因为他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师:很好,谁继续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是完成语文的工具性功能.二是完成语文的人文性功能。《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一篇融工具性与情感性为一体的习文.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互相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字词句段的训练达成中.体悟爱因斯坦生命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片段(讲读课文后)师:讲完了课文,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因为他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课堂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片段 (讲读课文后) 师:讲完了课文,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 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因为他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一、引子“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其“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惟恐抹杀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独特感悟和学生的个性。殊不知,这恰恰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忽视了文本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二、案例反思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穴苏教版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雪。师:学完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芽生1:爱因斯坦真是太专心了,连走路都在思考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师:你也不错呀,读书…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后交流:…  相似文献   

17.
温柔杀手     
新课程倡导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是向学生揭示其发展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并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予引导。但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这种理念过度发挥,任意延伸,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有位教师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后,与学生有以下对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理念】《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到成为好朋友的事。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的作用,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交流时"悟",悉心思考时"悟",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在情感,又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立足童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走近一份平凡,体验一段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一、课内关注文本,培养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