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小孩子最爱告状!幼儿喜欢告状,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幼稚的心理状态有关,是儿童发展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对此老师一定要正确和区别对待。实际上,老师只要了解了幼儿告状的种种心态,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比较容易了。幼儿告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呢?一、试探心理。这类告状主要是幼儿用以试探老师对某一行为作出的反应,判断这一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如小朋友都在安安静静地叠手绢,露露来告诉老师:小刚到动物角喂鱼去了。这时如果老师只答应一声“知道了”,而不采取措施,露露…  相似文献   

2.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3.
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较普遍的行为特点就是“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家长或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有时是跟自己无关的事,孩子看见了也跑来告状;有时还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告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往往弄得家长或老师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甚至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4.
“老师,我的鞋带掉了。”“老师,××打我。”“老师,我要小便。”……幼儿为各种小事频繁告状,教师“两耳不得清静”,忙得晕头转向,还是顾得了这而顾不了那。这是在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只在幼儿身上找,还要在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中去找。比如说,教师认为帮小朋友扣钮扣、系鞋带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因此有求必应,而没有主动去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互助精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鞋带掉了,  相似文献   

5.
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宋翻萍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海洋」,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因此会产生一些矛盾,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到老师那里去「告状」。幼儿是用「告状」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习得,影响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下面我来分析几种教师行为误区。误区一:多次当众批评小班的梁梁热情活泼,乐意和同伴交往,但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就会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梁梁打人了或扔玩具了,等等。老师免不了当众批评他几句。  相似文献   

7.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遇到过这类事情:上课时,所有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却有一个幼儿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某某踢了我一脚”;游戏时,时不时有幼儿说这个小朋友不乖或那个小朋友又在哭等,让教师觉得焦燥万分却又不能忽视,每每为处理这些小事而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现象,“告状”的目的和动机很多,有的是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老师.文文不去排队。…“老师,麟麟上课时拉我的衣服。”“老师,奇奇把幼儿园里的纸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以往对于孩子们的告状,我一般都充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来越多,而我也陷在日复一目的繁琐事务中苦不堪言。并且有些时候由于我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反而让人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了。  相似文献   

9.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22,(7):159-162
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幼儿敢说、爱说、多说、会说,我动了不少脑筋,设计了许多具有童趣的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听、讲、画三者结合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利用讲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画故事情节,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创编表演  有许多故事,在幼儿反复听后,由他们自己来创编表演,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尊重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不去评价,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表演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三只蝴…  相似文献   

11.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12.
留心一下孩子间的告状内容,大都是说某某小朋友怎么怎么不好的。如何减少这些告状,一位优秀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首先,她对全班幼儿提出,老师是不喜欢听说某某小朋友不好的,如果要发现哪个小朋友有缺点,你帮助他,假如他马上就改正了,你就不要再来报告老师。其次,她要求幼儿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的幼儿,他们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陌生的老师、同伴在一起,这是幼儿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的爱心就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心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我班田朋小朋友,因家长太娇惯,非常任性,习惯不好,班上几十个小朋友几乎都被他打过,大家都不喜欢他.无论教师怎样用心教育他,但始终有限。我反复思考决心用爱心去转化他.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感化…  相似文献   

14.
我曾围绕“玩风车”的游戏分三个步骤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风车取材方便,制作简易,组织幼儿自己来制作风车不仅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启发他们玩风车的兴趣。我首先让大组幼儿人人动手自制一个风车,小组幼儿年龄小,制作有困难,他们可以看哥哥姐姐做,在一旁递递拿拿材料,帮个忙,然后由老师把制作的风车送给小组的小朋友,也是每人一个,这样幼儿玩起来兴趣就高了。  相似文献   

15.
幼儿初学剪贴时,一般都由老师帮助取材,由老师教剪贴方法、步骤,幼儿照样画胡芦。这种方法不利于幼儿形象思维及创造力的发挥。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剪贴基础,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所剪物体的观察、认识,启发他们自己取材,运用目测方法,自己剪贴。我曾上过一堂让幼儿自由剪贴“江里的船”的美工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我先带幼儿去江边观察江里的船。上课时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概括自己看到的各种各样船的外形特征,然后自己取材(老师只供给料),运用目测方法,自己设计剪贴方法,将个人感受到的船及江边的风光反映在画面上。在老师没有示范剪贴方法、步骤的情况下,每个幼儿都剪贴出船,有的剪出好几种船。如蓬船、小摇船、客船、货船。船形各异,画面内容丰富。小摇船上有一个小朋友手拿桨在划水,客船有二层的,五层的,船上有正方形的窗户,顶上还有红旗,有的小朋友近处剪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幼儿,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幼儿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幼儿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儿童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整天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相似文献   

17.
“听话、表现好就是好孩子。”这似乎成了教师评价幼儿的标准。但是,这些“鼓舞性”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呢?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对幼儿说的最多也最具有“鼓舞性”的话是:谁听话,谁表现好,谁就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谁。某某小朋友按老师的话去做了,他表现真好,小朋友要向他学习。于是,幼儿就纷纷效仿,积极响应。这里,教师如此具有号召力的话语,究竟是鼓励幼儿表现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教师实际上要幼儿表现的是受束缚的能力,而不是真正的表现力。如为了让幼儿安静,表现为不要讲话,为了使幼儿安全…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往往重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而忽视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机会。其实,把握好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天前,老师就告诉小朋友,再过几天要带大家到“石梅庵”动物园去春游。春游的日子到了,拉小朋友的大客车就停在幼儿园的门口。任凭老师磨破嘴皮讲外出春游时要怎样怎样,孩子们叽叽喳喳就是嚷个不停。其原因是幼儿受到了新鲜事物的吸引而降低了自控能力,听不进老师关于纪律等方面的抽象的教导。当幼儿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所吸引而兴奋时,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特别高。这时,如果老师能够联…  相似文献   

19.
一位小朋友前来告状:“老师,佳佳打——”未等他说完.老师满脸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烦死了,到座位上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朝同事苦笑一声:“没办法,今天的情绪糟糕透了!”如果象上面所说这位教师那样无节制地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去,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师喜欢一个小朋友就经常拉着他的手,表扬他.抱他,甚至是吻他;厌恶一个小朋友就处处冷落他,上课不让他回答问题,分配重要的游戏角色没他的份;同一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有了同样的过失,老师在情绪好时,可能会耐心地询问、调查过失的原因,并温和地开导他,教育他,但当老师情绪不好时,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茁壮成长的幼儿,为了更好地建设未来的国家,必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现阶段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不仅要丰富其知识,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幼儿园小朋友的交际能力培养,教师要引导小朋友处理好与老师、与同伴的关系,在和教师与同伴的交往中,提升自己交际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