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方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  相似文献   

2.
游秀霞 《天津教育》2023,(6):101-103
<正>“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作业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具有实践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形式力求更加灵活,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和口头作业。这样的设计理念有利于素质教育有效发展。“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秉持目标性原则、多样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统筹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为学生设计高效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作业设计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隐性教育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适当融入“品格教育”。如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教学点开展隐性教育,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礼”“礼治”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可将其延伸至整个语文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诸多方面的变革。当前家庭作业存在大量机械、枯燥的抄写作业和乏味的命题作文等,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类作业的态度比较敷衍,易形成厌烦心理。由于作业都是书面形式,所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活动化作业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作业新形式,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业”指的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做的功课.课程教学中的“作业”通常指完成教师所布置学习任务的活动.“作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双边活动.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权有了形式上的保障.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在知识、技能的迁移中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似会似不会的问题”产生分化,使未曾理解的问题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减轻初中生的作业负担成为必然趋势.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思辨程度较高的学科,在作业设计中,要适当减少作业量,主抓作业质量,缓解学生作业负担不断增大的现象.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坚持连贯性、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本土性以及综合性的基本原则.作业设计形式也不应是以往单一的书面形式,而应是多样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从而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刁桂莲 《青海教育》2003,(12):20-20
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前作业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明确学习中的难点;课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加深印象;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知识发散和延伸。然而,“读一读”或“写一写”这样的作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就不可能主动去完成。因此,应拓展作业的途径,布置学生乐于接受的多种多样的作业。  相似文献   

8.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复习、理解、消化、运用学到的知识,初步形成技能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动手、动口去完成作业,可以把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还能为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能力打好基础。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好的作业,有利于复习、巩固、提高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作业必须注意“六性”: 巩固性。设计作业要考虑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运用时,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这就是说,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温故而  相似文献   

9.
徐玲 《学语文》2011,(5):38-38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理解、积累和运用。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存储,还有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多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呈现.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10.
陆春娟 《现代教学》2016,(Z1):21-22
作业分课前作业、课中设问和课后作业等。作业可以由学生单人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协同完成。作业不仅有书面形式,还有社会活动形式。本文主要讨论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一、设计有效的课前作业课前作业的最常见形式是学案。说起学案,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在运用。学生借助学案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凭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尝试自己提前思考或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作业,几乎是每一个教师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对学生作业的评改是师生以书面形式相遇、交流的一个最为频繁和便利的活动.教师在处理学生各类作业时,势必会给学生加注各种各样的评语.而经常性地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加注激励的、恰到好处的评语,不仅能对症下药、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切实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为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标准》进行作业设计。老师应该把自己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遵循“双减”政策,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准备分层作业,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学情选择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作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科学地设计作业,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丰富实践活动,与实际生活接轨,增加作业形式,不只拘泥于书面形式,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结合“双减”政策与实际课堂情况,对作业设计进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作业的编制是语文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业的特点是有声作业(诵读)与无声作业(默读)结合,动口作业与动手作业结合,显性作业与隐性作业结合。对教师而言,语文作业的编制是与上课、备课同等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编制作业,教师可以重新学习与复习语文知识,充分理解教材,并会主动根据学生特点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策略,这是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内化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检验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有效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以书面形式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功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多样化、生活化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量、作业批改等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因此,作业可以是多样的、多元的、丰富的、精彩的、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教学中,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加固、加深和透彻理解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布置适当、适量的作业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强制”学生进行复习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锻炼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通过看作业,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老师备课中“备学生”的有效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批改学生作业是老师的第二次备课。问题是怎样批改学生作业?是只给作业打错对符号,还是应该更细致一点,写…  相似文献   

17.
大休回来后,刚走进办公室,看到满桌的作业本,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我又可以从中体味学生复杂的成长经历,聆听学生大休日子中的苦与乐;忧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批改这些“作业”。这里所说的“作业”,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科作业,而是我针对寄宿生特点而设立的“亲情作业”。这份“作业”是我担任班主任时设立的,目的是利用大休两天时间增进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亲情,让父母理解孩子。具体做法是:学生每两周大休回家时,我要求他们主动为父母至少做一件实事,可以是帮父母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洗脚梳头,也可以是与父母谈心交流,…  相似文献   

18.
郭建华 《新疆教育》2013,(9X):115-115
数学作业布置不在“多”,而在“好”。教师布置适当、适量有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环节,努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办法,使适量的作业练习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潜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减负并非仅是量和难度的表面问题,片面理解或过度滥用可能会导致“减负无效”或“减质”的危机。现阶段,很多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作业练习方式方法机械低效。“刻意练习”作为新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烈意识性、目的性的科学化练习,对学生的情感、动机、元认知、方法意识和习惯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又能提高作业和学习的效率效果。作业练习可以采用“刻意练习”方式,通过制定并细化作业练习的目标、关注作业练习内容的“学习区”、形成恰当的作业练习心理过程、促成螺旋发展的作业练习循环等具体策略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增加正向学习心理,助力减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多练     
“多练”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怎样才算正确的“多练”呢? 有的教师主张:要“多练”就必须多做作业。因而,他们每节课后,都给学生布置很多书面作业。学生说:“作业堆如山,高不可攀。”“多练”和“多作业”,是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书面作业,虽然是“练”的方法,但是,“练”不仅指书面作业,它包含有更广泛的内容。如语文练习,可以是背诵,释词,习字;也可以是作文,写日记。数学练习,可以是心算,也可以是笔算;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实地测量。理化练习,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验。如果把“练习”和“作业”混同起来,误以为只有书面作业才是练习,因而,无限制地,一味地追求多作业,就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和不当的做法。作业越多,是不是就越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也不见得。我见到了不少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